
高質量的實體經濟,產業是基礎,項目是抓手。產業項目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發展動能釋放、發展成效提升。榮昌生物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正是這樣一個極具帶動性、示范性和引領性的高質量產業項目。
昨日,記者走進榮昌生物醫藥園,實地探訪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項目推進情況。“4期抗體原液大樓已投入生產,3期工程質檢大樓預計今年底部分可投入使用。屆時,這里將成為全國最大的抗體藥物生產基地。”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傅道田受訪時表示,已經上市的兩款世界級創新藥和在研的多款新藥都將在這里完成生產,走向世界,惠及患者。
更具深遠意義的是,這一產業化項目將在很大程度上完善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生態體系,推動產業整體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躍升,撬動整個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煙臺打造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生命科學創新示范城市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瞄準新藥產業化 打造全國最大抗體藥物生產基地
盛夏時節,榮昌生物醫藥園區內一片“熱氣騰騰”。遠遠望去,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項目“雛形”已現。
在3期工程建設現場,主樓墻體外圍有數名“蜘蛛俠”正在進行外墻裝飾,而在層層腳手架包裹下的輔樓,也已經完成了樓體封頂工作,預計今年底部分可投入使用。
一路之隔的4期抗體原液大樓已于今年初投產,泰它西普和維迪西妥單抗兩款創新藥的原液生產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
一座長廊,連接起馬路兩側的4期抗體原液大樓和3期工程質檢大樓,也搭建起了世界級創新藥走向市場的“橋梁”。

榮昌生物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項目主要包括質檢大樓、抗體原液大樓、抗體制劑樓、ADC樓、動力中心、立體倉庫及配套工程等單體建筑。“此前投資20多億元建設的一、二期工程已經投入使用,同時建立了符合國際GMP要求的質量保證體系,三、四期工程陸續投用后,年產值可達數百億元,能同時滿足國內外臨床和市場供藥需求。”傅道田介紹。
成功研制一款創新藥屬實不易。為讓更多患者享受到最先進的藥物治療,榮昌生物從2020年2月份開始擘畫新藥產業化藍圖,將更多福音送到患者身邊。
眼下,依托已投用的新藥產業化項目相關生產線,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的產能不僅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也可滿足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用產品的需求。
4月27日,榮昌生物發布了2022年一季報,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1.5億元,從這一數據足見兩款核心產品已在短時間內實現銷售放量。
由點到面,串珠成鏈。去年7月份,煙臺開始實施鏈長制,全力推動生物醫藥創新鏈、產業鏈融合發展。作為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的骨干企業,榮昌生物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的投用也將撬動煙臺生物醫藥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項目的投用將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在煙布局,同時,還將引領更多企業專注于新藥研發,助力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式發展。”傅道田表示。
幾十個創新藥在研 加速搶灘生物醫藥新賽道
榮昌生物醫藥園內,同樣生發出澎湃之力,加速搶灘生物醫藥新賽道。
在全速推進新藥產業化項目的同時,榮昌生物持續推進創新藥研發。目前,該公司產品管線中處于研發和商業化階段的創新藥多達幾十個,已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7款產品正在開展用于治療20余種適應癥的臨床試驗,今后每年會有數個新藥申報臨床。
“對于創新藥來說,要去拓寬更多的適應癥,從而延長產品的生命周期,惠及更多患者。”傅道田表示。
以兩款明星產品為例,泰它西普系統性紅斑狼瘡適應癥、維迪西妥單抗晚期胃癌適應癥,已分別于2021年3月、6月獲批在國內上市銷售,尿路上皮癌適應癥于2021年12月獲批上市銷售,迄今兩大創新藥已有三大重磅適應癥獲批上市。
除系統性紅斑狼瘡外,泰它西普正在就治療多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進行多項臨床試驗。維迪西妥單抗正就治療多種實體瘤進行臨床試驗,其它具有差異化競爭優勢的適應癥臨床研究也在如期推進中。
當一款創新藥從“實驗室”走向市場,并加速邁向國際舞臺時,如何能激發出更強大活力,持續加碼企業發展?
榮昌生物的選擇是,借助資本的力量。
今年3月31日,榮昌生物制藥(煙臺)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成為山東首家“A+H”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也是煙臺今年首家上市的公司。此次上市,榮昌生物公開募集資金26.1億元,將用于新藥產業化、抗腫瘤抗體新藥和自身免疫及眼科抗體新藥研發等。
這次“鳴鑼”,也是榮昌生物繼2020年登陸香港資本市場募資5.9億美元、成為當年全球最大規模生物醫藥IPO企業后,再獲研發和商業化資本助力。
有了資金的支持,榮昌生物瞄準海外市場,劍指全球化布局。
2021年8月,榮昌生物與全球知名生物制藥公司西雅圖基因就維迪西妥單抗達成全球海外授權交易合作協議,獲得高達26億美元的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外加超過百分之十幾的梯度銷售提成。
借此,廣闊的海外市場向榮昌生物敞開了大門。目前,榮昌生物國際商務開發團隊就泰它西普正在與全球眾多跨國制藥公司交流,尋求合作。
專注創新藥研發 推動更多中國創新好藥走向世界
在榮昌生物,無論是項目全速推進,還是創新藥陸續推出,背后最強大的支撐,是一個創新團隊十幾年如一日的不懈堅持。
創新藥研發,歷時長、資金投入大、失敗率高。十幾年前,國內藥企對創新藥鮮有涉足。榮昌生物自成立起就堅定地選擇了“做創新藥”。
彼時,在美國從事生物藥研發的房健民決定回國,踏上了做生物創新藥的漫漫征途。“當初回國,就一個想法,用自己畢生的精力,研制出屬于中國人自己的新藥。”房健民說。
與房健民懷抱同樣初心的,還有傅道田。“專注創新藥研發是一項有價值的事業,我愿意回到家鄉,為之奮斗一生。”傅道田表示。
一批有情懷的科學家在榮昌生物“集結”,由留美科學家房健民領銜,何如意、傅道田等高層次專家組成的新藥研發科技創新團隊,堅定地投身到生物新藥自主研發中。
“剛開始的時候困難重重,有經驗的技術人員很難找到,很多基本的技術都會出問題,完全是摸著石頭過河。”傅道田說,單是從建實驗室到申報臨床試驗這一段路,就走了兩年多。
十四年來,這群煙臺生物制藥行業自主創新的追夢人,跨越無數障礙,攻破無數難題,屢屢驚艷世界生物醫藥舞臺。
目前,榮昌生物已聚集了國際一流的研發和運營管理人才,其中海歸專家十余人,國內各類資深專家二十余人,創新能力比肩國際。
平臺載體的強力支撐也功不可沒。榮昌生物已成功打造出一個包括抗體和融合蛋白平臺、抗體偶聯藥物平臺、雙功能抗體平臺等三大平臺在內的世界級自主創新研發引擎,涵蓋了創新生物藥從早期發現、靶點篩選及驗證、藥物發現、研究及開發的全部關鍵節點。依托這三大平臺,榮昌生物將在自身免疫、腫瘤、眼科等重大疾病領域,開發出一批全球首創、同類領先的生物藥。
為推動國際化,榮昌生物還先后在煙臺、上海和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建立了3個研發中心,在北京設立了境內臨床及注冊申報中心,在美國華盛頓附近建立了全球臨床及注冊分支機構。
“我們要把榮昌生物做成全球化企業,加速全球戰略布局,讓更多中國創新好藥走向世界。”傅道田如是說。
今年,煙臺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將繼續“加碼”,主攻新藥研發和產業化,進一步叫響“創新好藥、煙臺制造”的口號。我們有理由相信,已經在這條道路上堅定地走了十幾年的榮昌生物,定能創造出令人驚艷的新奇跡。
展開煙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闊版圖,生物醫藥產業已然成為一顆璀璨之星,熠熠閃耀:
2019年,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
一批優質生物醫藥企業的“硬核”實力彰顯著這條產業鏈的雄厚“家底”: 2021年,榮昌生物泰它西普、維迪西妥單抗兩個一類新藥獲批上市并進入國家醫保目錄,創新藥上市數量占全省近一半,一類新藥上市數量占全省2/3;綠葉制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貝伐珠單抗兩個創新藥獲批,利斯的明透皮貼劑在歐盟獲批;石藥百克完成的“聚乙二醇定點修飾重組蛋白藥物關鍵技術體系建立及產業化”項目獲得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截至目前,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鏈選擇樣本納統企業127家,其中規上企業100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55家,過十億元企業13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瞪羚”企業9家,省制造業單項冠軍4家,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11項。5家企業在中外上市,6家企業進入國內醫藥工業、商業領域百強。
邁入“十四五”,煙臺瞄準打造全鏈條要素融合的千億級生物醫藥產業,自去年開始實施“鏈長制”,積極謀劃產業發展新思路、新布局、新路徑,提出了建設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生命科學創新示范城市的總目標。眼下,煙臺規劃建設了藍色藥谷生命島、中科環渤海(煙臺)藥物高等研究院、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研究院、生命科學與醫學健康研究院等一批創新載體,吸引了眾多高端人才、科研團隊,集聚了大量優質資源、創新成果,逐步形成涵蓋生物藥、化學藥、現代中藥、醫療器械等研發制造流通的全產業鏈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