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評論】煙臺,是一座因工業而強的城市,工業對于全市經濟加快復蘇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自煙臺市啟動制造業強市建設三年行動以來,加快由制造業大市向制造業強市跨越不斷開拓出新局面。煙臺市進一步強化科技賦能,促進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加快建設高能級重大創新平臺,建立富有競爭力的創新體系。煙臺在推進“三個十大”行動的創新舉措中,積極依靠創新驅動,讓煙臺展現出新面貌。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煙臺把人才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出臺了一攬子惠及面廣、含金量高、吸引力強的人才政策。7月3日,山東省高層次青年人才煙臺對接交流會暨2022第二屆駐煙高校(院所)高層次人才產學研合作對接會開幕,現場發布41項企業技術需求項目“揭榜掛帥”榜單,集中簽約12項產學研轉化項目,還為42名人才科創顧問、創新創業導師頒發聘書。據悉,2022年煙臺累計發放政策資金9666萬元,預撥市級配套資金2.11億元,為各類人才厚植創新創業沃土。很顯然,為了充分發揮人才的作用,煙臺在“造深池、激活水”方面下足了功夫。
堅持服務為主,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步伐,增強創新能力。據了解,煙臺實驗室已布局建設3個公共研發平臺、5個研究中心和多個聯合研發中心,組建由院士、國家級人才為首席科學家的創新團隊11個,人員達到100余人,與全市10余家企業達成合作,服務企業80余家。讓人感到欣慰的,煙臺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創新實力不斷增強。“十四五”期間,煙臺將加快推進先進材料與綠色制造山東省實驗室、新藥創制山東省實驗室、中科環渤海(煙臺)藥物高等研究院、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煙臺)等一系列高能級科創平臺建設,開展基礎、應用基礎研究和前瞻性技術研究,力爭實現一批從“0”到“1”的原始技術創新突破。
做好產業,加快創新驅動,激發活力。煙臺市制定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快創新驅動發展意見》《科技創新強市三年行動方案》等政策,不斷優化創新創業環境,鼓勵企業創新發展。中集海洋工程研究院、南山科學技術研究院、冰輪山大氫能技術研究院、泰和新材先進高分子材料研究院、明石創新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成為涵蓋煙臺各個優勢產業的創新高地。以創新破局求變,煙臺市打造匯聚創新要素“強磁場”,不斷推動傳統產業“脫胎換骨”,新興產業“強筋壯骨”。蓬萊區瞄準海上風電發展重大機遇期,建設海上風電母港,如今已匯聚幾十家相關企業;海陽市搶抓首次海上發射機遇,發展航空航天產業,目前,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已簽約項目12個,總投資超百億元。
人才是第一資源。煙臺發展的昨天靠人才,今天靠人才,未來仍然靠人才。在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只有更加重視人才,依靠人才,給人才插上夢想的翅膀,讓他們在廣闊的天空自由的翱翔,才能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人盡其用的生動局面,為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性支撐、根本性保障。(文/沈宏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