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的號召,聊城市實施“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技改升級傳統優勢產業集群的同時,培優扶壯新興產業,奏響制造業能級提升進軍號。
煤耗大戶信發集團,在今年全國碳排放權交易中交出靚麗成績單,從減碳總量中拿出1400多萬噸上市交易,獲益7.4億多元,占全國總交易額的9.1%。企業減碳向綠的生態賬,換來實實在在的經濟賬。
記者張曉婷:“對于這家企業來說,降碳增效的第一個關鍵節點,就是采用了先進裝備,電廠監控室大屏幕上顯示的實時數據表明,他們采用的是超超臨界發電機組,如果把這種機組比喻成汽車,那就意味著,在同等油耗下,它能跑更遠的路。”

60萬千瓦高效超超臨界機組,每發一度電僅耗煤248克,對所有電廠升級改造后,信發每年可節約100萬噸標煤。而電廠產生的蒸汽,供給氧化鋁、建材等生產環節后,再循環利用,又能節煤120萬噸。信發集團副總工程師魏書杰:“供過去的汽,等凝結成熱水的時候,還能回收一部分熱量,就這一部分,占到(我們)降碳的比例就能占到60%。”

省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全覆蓋,打造世界級先進鋼鐵、高端鋁業等產業集群。向綠轉型,如今,信發圍繞煤電降碳,向內,已形成電解鋁、新型建材等循環經濟產業鏈;向外,則帶動鋁材精深加工等一批產業崛起。距離信發不遠的山東友升鋁業,生產汽車輕量化構件,鋁水被直接拉進車間,加工成產品。山東友升鋁業有限公司熔鑄技術部主管卓振:“信發這邊鋁水(每天)供給我們60噸,我整個算下來一天節約我們天然氣差不多在5000方左右,節約(成本)的話,一天10幾萬左右。”

循環鏈構筑起產業鏈,并匯聚成產業集群,當地鋁終端產品正向中間合金材料、高端汽車零部件、電纜等高附加值產品全面升級。聊城市茌平區發展和改革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君:“我們茌平區鋁產業配套企業超過200家,僅規模以上鋁加工企業,今年上半年就實現產值420多億元,我們實現了鋁原料的全部就地消化。”
響應省十二次黨代會“建設先進制造業強省”號召,今年,聊城提出“制造業強市三年行動計劃”,一方面,做大做強傳統優勢產業,今年上半年,制造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44.8%,增速位列全省第一;另一方面,強力突破新興產業,培育小而美的“專精特新企業”。波米科技,兩年前被引入陽谷,他們研發的光敏形聚酰亞胺新材料,用于高端芯片封裝,最近出現可喜變化,不僅具備了基礎量產能力,還在國外壟斷下拿到了1000多萬元的國內市場份額。波米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杜孟成:“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這一類的產品,一是我們看重了半導體是中國的未來,第二個,一旦你解決了這個技術,會讓你的事業長青”

為強力突破新興產業,聊城實施新興支柱產業培優、“育苗扶壯”行動,像波米科技這樣的企業,享受資金、土地等一些列扶持政策。今年,聊城新增省級專精特新企業120家,是去年的3倍;并新增18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和6家省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聊城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解志超:“未來,我們將大力實施集群提升,助企遠航,項目建設,數字轉型等8大攻堅突破,進一步做優存量,做大增量,實現全市制造業能級大提升。”

今年上半年,聊城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5%,高于全省平均2.7個百分點。到2024年,將發展4個過千億產業,1個500億產業和20個過30億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