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窯法庭座落于昆崳山腳下,建筑標準方正、輪廓簡潔,占地面積5054.85平方米,轄區有姜格莊、龍泉、大窯3個鎮街,共計152個行政村,10.35萬人口。全庭有正式干警10名,聘用制干警12名,員額法官4名(均為女性黨員),配備涉農糾紛、家事糾紛、道交糾紛3個專業的審判團隊。年度受理轄區三鎮街的各類民事案件以及全區范圍內的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城區內的家事糾紛約1000件左右。或許大窯法庭的初印象有些平淡無奇,但是深入了解,那樁樁件件心系群眾、司法為民暖心的舉動,讓人感到驚艷不已!
歷滄桑之練,呈傳承之美
在全國法院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大別山七里坪革命法庭,誕生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位女法官——閔丹桂。閔丹桂和她帶領的法官們一手拿槍桿子鬧革命,一手拿筆桿子搞審判,她們的優秀事跡承載著紅色基因,激蕩著信仰力量。如今,在膠東紅色革命搖籃,巍巍昆崳山下,牟平法院也因地制宜在大窯法庭打造了“丹桂女子法官團隊”特色黨建品牌,繼續傳承這催人奮進的丹桂力量。
這支女性司法隊伍充分發揮黨員先鋒作用,不斷創新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市中院和牟平區委、區委政法委的領導下,暢通矛盾化解“最先一公里”,讓訴訟服務更加走心。
她們推創“一村一法務助理”和“無訟村莊”建設,構建涵蓋法庭、司法所、村級法務助理的三級調解網絡,向前延伸糾紛化解觸角,97名村級法務助理活躍在村鎮一線。今年春節剛過,大窯法庭轄區某法務助理就給法官侯悅霞打來了電話,訴說村民老吳和老萬因為兩家建廂房的事發生肢體沖突,無法勸和,請求法官幫助調解。侯悅霞第一時間來到現場,了解具體情況。原來是兩家房屋相鄰部分形成了疊壓,影響了通風、采光,兩家互不相讓,產生積怨。侯悅霞耐心地做了雙方的安撫工作后,又上房測量尺寸,經過數十次的進村調解,最終確定了一個合理的尺寸,兩家各退10公分,10年的“疙瘩”最終解開了。侯悅霞感慨到“基層法官就是要俯下身子,拉起老百姓的手,邁進老百姓的門,付出真心和實意,才能走進老百姓的心里”。在法庭的指導下,在法務助理的努力下,上半年,轄區內17%的矛盾糾紛在基層得到化解,今年8月,轄區內87.87%的鄉村實現無訟無訪,群眾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大大提升。同時,她們聚焦轄區“四大園區”建設、“三強企業”發展,成立服務園區建設辦公室,積極對接相關部門、企業,量身打造個性化服務保障措施,穩妥高效辦理涉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案件29件,為轄區企業保駕護航,全力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她們以柔克剛,以法為炬,用心用情辦案,積極幫助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展現了新時代審判機關女性黨員干部良好形象,贏得了轄區老百姓們的聲聲贊譽。上半年,大窯法庭結案率87.56%,調撤率達60.88%,上訴案件被改發率為0%,一審服判息訴率90%左右,平均辦案天數34.79天,無6個月以上未結案件。大窯法庭先后被評為全省家事審判改革試點單位、山東省人民滿意政法單位、全國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全國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進集體、全國法院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礪日常之繁,呈質樸之美
大窯法庭還有一個群體,那就是司法輔助人員。他們的存在,讓便民利民“最快一公里”更加暢通,讓訴訟服務更加貼心。
在一樓開放式的便民訴訟服務站,他們為訴訟群眾提供“肩并肩”的訴訟代辦服務,今年已引導協助訴訟群眾辦理網上立案、繳退費等業務415次,打消群眾“立案難”“訴訟難”的顧慮,真正讓訴訟群眾“走進一個廳,一次全結清”。他們熟練掌握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的應用,協助法官互聯網開庭226件次,2名人民調解員在大窯法庭坐班,通過調解平臺在線調解案件118件,讓當事人足不出戶參與案件辦理。今年3月氣溫回暖,但全國疫情散發,防疫形勢較為嚴峻。這期間,一名小伙子來到法庭起訴,因出于好心借錢給朋友,但朋友卻遲遲未還款且人在外地。大窯法庭派駐人民調解員老蘇,綜合考慮疫情因素,便上演了一場“互聯網解紛記”。通過人民調解平臺在線調解,老蘇對雙方的情緒進行細致地安撫并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矛盾解決的同時兩個小伙子盡釋前嫌、重歸于好。同時,他們還肩負起法庭執行助理的責任,督促義務履行,快速兌現群眾勝訴權益,已執行到位300余萬元。
他們的工作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壯舉,沒有氣吞山河的豪言,有的只是文書送達、庭審記錄、文書上網、整卷歸檔、表格報送等瑣碎小事,但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始終堅定信念、不斷進步。他們雖不能像法官一般法袍加身,法槌起落,定分止爭,但通過完成一樁樁小事,協助法官案結事了,為提升審判質效的提升提供有力的后備保障。他們沉穩細致、忙而不亂,不斷磨礪出自己獨有的工作技能與工作方法,成為法庭工作節奏、工作氛圍的調節器,也讓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成色更足。
掌法治之舵,呈司法之美
在大窯法庭,除了干警,每天出入最多的就屬當事人了。他們許是對簿公堂的結發夫妻、許是爭執不休的昔日和睦鄰里、許是需要贍養款維持生計的孤寡老人......面對種種情況,大窯法庭發揮女法官柔性司法特色優勢,暢通和諧司法“最美一公里”,讓訴訟服務更暖心。
她們柔性司法,深化家事審判改革,創建情感問診、矛盾疏導、心理修復、案后回訪的家事糾紛化解“四步診療法”,引領家風和睦風尚。法官、調解員借助親情觀察室觀察家事糾紛案件當事人的情感親疏,借助“綠洲”“港灣”的溫馨環境,讓當事人釋放情緒,對當事人、兒童進行心理疏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化之以德,向當事人講清楚法理、情理與事理,把貫徹法律精神與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有機統一。記得初春的一天,一名九旬老人因贍養爭議被兒子送到了法庭大門外,要起訴自己的女兒。見老人衣著單薄,法官都皓怡趕忙找來厚衣物為其披上,隨后根據老人的請求把她送到了女兒家,但女兒執意不讓老人進門。都皓怡找到該村法務助理及當地派出所、婦聯等部門,對其女兒進行批評教育。直至深夜,老人的女兒終于承認錯誤,哭著讓母親進了家門。這樣有溫度的故事在大窯法庭比比皆是,她們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上,用實際行動弘揚“孝善”文化、“家和”風尚,助推法治鄉村建設。
她們法治扶貧,組建法律扶貧隊,積極開展送法進貧困鄉、貧困村、貧困戶活動,認真傾聽群眾困難和需求,今年大窯法庭上門入戶精準開庭、調解14場次,引領共建共享風尚。她們強化與區婦聯協作,成立婦女兒童維權工作室,聯動化解復雜家事糾紛13件次,回訪幫扶貧困家庭8戶,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力量。
她們不遺余力,用耐心細致的溫情,使許多支離破碎的家庭破鏡重圓,使許多反目成仇的親人重拾親情......今年,大窯法庭為37個家庭提供了調解、心理疏導、回訪等司法服務,挽救危機婚姻102例。那一份份司法為民情就像是從她們心底流淌出的甘泉,實實在在的浸潤著每一個當事人的心,讓人民群眾感受到司法的溫度。
丹桂榮兮馥郁濃,歲月沉香愛始終。自從邂逅那一抹赭紅色,大窯法庭凝聚團結之心,激揚團結之力,年復一年,用真摯的為民情懷在紛爭中奏出和諧,用無悔的執著付出在天平上舞出善美,努力地展現著新時代政法干警的巾幗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