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1月19日訊(通訊員 亓健生 孫艷 攝影 袁兆軍 孫金忠)11月19日上午,煙臺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聯合發起的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科創聯盟成立儀式暨聯盟首屆高端學術論壇在煙臺舉行。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副書記、副廳長白皓,山東省科技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于洪文,煙臺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韓耀東,煙臺大學黨委書記張殿臣參會并致辭。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所長陳世龍和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冷暢儉作為聯盟代表致辭。成立儀式及論壇由煙臺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段培永,煙臺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郝曙光主持。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一項重大國家戰略。推動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是關系國計民生、人民身體健康的大事。調查研究表明,近半個世紀以來,我國國民膳食結構改變,糧減脂增,導致慢性病高發,同時加劇了我國糧食供求緊張不平衡的格局及結構性矛盾并危及自然生態。

如何解決我國當前發展中面臨的生態安全、糧食安全及國民健康等重大戰略問題?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科創聯盟應運而生,這是國內首個聚焦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的科創聯盟,由煙臺大學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共同發起,匯聚了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蘭州大學、四川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中國海洋大學等沿黃九省36家高等學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等入盟單位。


該聯盟以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加強區域間協作、推動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及資源共享、提高服務社會能力為目標,以“大食物觀”研究黃河流域傳統和現代農業、食品工業共存現狀,揭示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關聯機制,開展黃河流域食物資源綜合開發及永續利用聯合攻關,服務國民健康,助力我國糧食結構性減損,實現生態保護優先、綠色健康發展。

作為北大、清華援建的高校,煙臺大學是山東省“強特色”高水平大學,發展水平高、綜合辦學實力強。早在15年前,煙臺大學就與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開展了相關的科研合作,并產生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如今,該聯盟以黃河流域作為樣板,通過比較研究黃河上下游東西部農業、食物資源結構及慢性病發生之差異及關聯機制,為建立適宜我國國民健康需求的現代高效永續農業、綠色食品工業和科學膳食指南,提供承接傳統、面向未來的科學支撐,應對國家總體發展具有廣泛全面的示范效應。
未來,各聯盟單位將圍繞黃河流域食物資源安全與國民健康,聯合開展重大關鍵技術攻關、重大科技平臺資源的共享共建和重要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著力打造黃河流域科技創新合作協同發展的新格局,為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聯盟成立儀式結束后,聯盟首屆高端學術論壇隨即舉辦。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江桂斌,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江正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副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創新團隊首席科學家孫君茂,同濟大學教授、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康九紅,煙臺大學兼職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John R.Speakman依次進行線上主旨報告分享。
活動分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各科創聯盟成員單位主要負責人及專家學者等近百人參加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