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2月9日訊(記者 鄔勇 攝影 李剛)“三十多年來,魯花堅持不打白條,不壓價收購,帶動花生農民增收致富,被親切地譽為‘魯花的工廠就是農民的工廠’”。12月8日,“新時代 新征程 新偉業”主題采訪活動走進位于萊陽市的山東魯花集團,聽見宣傳片中的這句話,一幅滴滴魯花綻放鄉村振興之美的畫面徐徐展開。

“產業報國,惠利民生”,這是民族企業的共同奮斗目標。翻開魯花的發展版圖,有一條“獨特”的建廠軌跡引人注目——將花生油生產基地主動建在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積極推進鄉村振興政策落實。這種獨特的建廠政策,不但帶動了當地農業發展,更是為當地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并帶動周邊運輸、服務等多產業發展。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魯花以振興中國花生產業為己任,自2008年開始,魯花與國內各大花生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從孕育一顆種子開始,開啟了高油酸花生良種的培育、繁殖與推廣,成功育推了適合國內不同地區種植的花生新品種10余個。高油酸、高產量、高含油適合國內不同地區種植的高油酸花生良種,帶動農民每畝增收上千元,推動了中國花生良種的第6次更新換代,保護了國產花生種植業免受外國沖擊,打贏了國產花生“保衛戰”。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農民才能提高收入。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礎,一頭連著農民群眾的“錢袋子”,一頭連著鄉村振興的動力后勁。鼓起農民的錢袋子,讓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也是民生幸福的根本之策。

“現代化大棚可以智能化控溫控濕,為蘑菇的生長提供必要的溫度、濕度和光照條件,保證棚內環境四季如春,蘑菇可以全年不間斷產出。”有“中國大櫻桃第一鎮”美譽的福山區張格莊鎮,在發展大櫻桃產業的同時,充分利用櫻桃季管理的空窗期,引進興程食用菌產業園項目。在產業園的蘑菇大棚內,一摞摞菌棒擺放整齊,一面面或粉紅或金黃的“蘑菇墻”讓人耳目一新,產業園運營主體山東興程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程慕國一一向大家介紹每種蘑菇的培育與功效。

“大櫻桃+蘑菇”,產業“鏈”起來。食用菌產業與大櫻桃產業有著高度的互補性。張格莊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主任閆順杰表示,食用菌一年365天均可種植,以廢棄櫻桃果枝為原材料制成食用菌菌棒,菌棒使用完后作為有機肥施用到大櫻桃園中,實現綠色循環發展,同時,采用“包產包銷”的模式鼓勵百姓新建食用菌種植大棚,可以有效將農閑期轉變為農忙期,大大增加農民收入,帶動鄉村振興。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產業園與省內食用菌專業排名第一的魯東大學農學院達成獨家戰略合作,帶領國內40余位食用菌頂級博士專家組成研究團隊,為產業園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土地資源流動起來,人力、資本要素實現自由流動,城鄉融合向深度發展,產業走向協同發展。可以說,一朵朵長勢喜人的小蘑菇,見證了一座城市堅持統籌協調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城鄉協調發展奏響和諧音符。

黨的二十大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了新要求,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堅持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在黨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魯花正進一步加強與鄉鎮的攜手合作,新增高標準的村企共建鄉村振興高油酸花生種植示范區近六萬畝。并充分利用魯花自身的發展優勢和帶動效應,進一步放大花生集群優勢;張格莊鎮正持續發力,突破創新,下好鄉村振興“先手棋”,打好產業發展“攻堅戰”,以昂揚的姿態奮力繪就新時代產業興旺、鄉村美麗、農民富裕的鄉村振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