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資源 創新機制 提升民生服務品質
——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社工站創建“紅+專”“內+外”“全+精”專業服務模式
2017年9月,煙臺市芝罘區奇山街道社工站掛牌成立,為煙臺市首家社會工作站。社工站先后開展了“獨居老人安全網”“社區殘疾人支持網”“失獨家庭慰藉網”等精品項目,獲得了山東省社區社會工作項目金獎、山東省社會工作案例大賽一等獎、全國社會工作案例大賽特等獎等獎項,構成了綜合性強、覆蓋面廣、成效顯著的社區服務體系。
一是創建“紅+專”專業建設模式。把黨建融入生活圈、學習圈、工作圈。依托社工站平臺打造“塔山紅”社會組織品牌,發揮專業力量與行政力量的“合力”,與轄區內商企、社會組織共同洽談合作,組建“黨建聚合體”。實施“黨建引領社工站賦能”項目,持續增強平臺功能,發揮平臺優勢,建立“服務資源庫”及相關的供需匹配機制、利益相關方溝通機制,引入公益資金,接受社會捐贈物資;引入魯東大學、山東省工商學院專家支持,促進服務實操的專業性;引進研究資源,依托高校智力支持和專業社工組織培育成立“社區學院”,為煙臺市第一家“街校社融合體”,把對居民的需求作為社區學院課程的方向,對社區雙向賦能。
二是創建“內+外”的專業運行模式。建立“外部督導+內部督導”的雙重融合機制,每月督導一次,每次不少于2小時,對社工和社工站存在問題進行解決。建立協商機制和隊伍,整合社區內熱心老黨員群眾服務隊伍開展鄰里互助和糾紛調解,普通居民共建社區鄰里互助服務點。形成一個基層黨建研學中心,通過對轄區老黨員摸底訪談,整理黨員先進事跡,引領廣大群眾始終聽黨話,跟黨走。挖掘社區能人,培育社區志愿服務隊伍,通過骨干會議、“圓桌會議”,提升他們的參與意識,同時建立隊伍組織架構與規章制度,促進自組織的規范化管理。將社工站納入社區網格系統和五社聯動體系,設計了“精確發現-分類匯總-統籌設計-聯動實施-綜合評估”的“五步閉環”流程,更加精準地發現社區問題并有針對性地解決,讓社工站真正成為民生需求的掃描儀、公共服務的傳遞者和訴求表達的傳聲筒。同時,做好對外宣傳工作,先后在國家級、省級、市級等各類媒體發表宣傳文章20余篇。
三是創建“全+精”的專業服務模式。結合“兩橫兩縱”網格服務工作網,實地走訪建立“服務對象需求庫”,以社會工作專業力量推動資源融合、服務融通,開展老年人助餐、助潔、助醫以及未成年人關愛服務等,逐步破解了“一小一老”服務堵點。在服務老年群體方面,統籌協調社會工作專業力量開展困境老人心理疏導、社會融入等服務。全力打造“五個奇山”品牌,打造“弱有眾扶﹒希望奇山”“為老助老﹒幸福奇山”“幼有所育﹒愛在奇山”“紅心相通﹒感動奇山”“助殘救困﹒情滿奇山”等品牌。通過完善體制機制、優化管理服務,分層分類實施社會救助,及時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對困難群眾“應救盡救”“應保盡保”,釋放出直抵人心的民生溫度,繪就困難群眾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