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7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潘曉蕓 孫靜)碧海金沙,七月的海陽生機無限。7月25日,煙臺富利新型新材料(一期)項目開工典禮在海陽市行村鎮丁字灣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園舉行。項目現場,機械轟鳴,在奮進不歇、耕耘不輟的火熱氛圍中,處處洋溢著海陽的“勁頭”。

從簡易蝦池到高端廠房,三年時間,記錄著煙臺富利新材料科技項目蛻變的光陰。得益于海陽良好的投資環境、寬松的發展環境和優質的企業服務,2021年,浙江福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在海陽設立煙臺富利新材料科技項目,項目總占地235畝,建筑面積約10.6萬平方米,專注于新型薄膜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一年多的時間,一片廠房就拔地而起。如今,總投資16億元的項目建設如火如荼,主要生產改性PET材料的高檔收縮套標產品—PETG熱收縮膜產品,廣泛應用于食品、藥品、化妝品、酒水、飲料等領域。項目全部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30億元,可帶動就業300人次左右。
“這次投產的一期BOPP功能膜生產線,是當前世界上最先進的BOPP功能膜生產線,集合了國內外PP合成紙生產專家的技術和經驗,是當今世界上產量最大、幅面較寬的PP合成紙專業生產線,投產后將使我們的產品技術專業度和產能規模度在同行業中位居前列。”項目開工典禮上,浙江福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厚君信心滿懷。
項目建設快速奔跑,海陽新材料產業在崛起。

丁字灣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園是以煙臺富利新材料、福萊新材料、中膜新材料等四個新材料企業為基礎發展起來的,園區主要生產改性聚丙烯BOPP、BOPS功能膜、CPP流延薄膜等各類膜產品,致力于打造華北、華東地區最大的以“膜”為核心的產業園區。
“家有梧桐樹,何愁鳳不至。要引進好項目,就得先筑巢引鳳,埋頭建好園區。”行村鎮黨委書記李波告訴記者,為了吸引項目,他們聘請了山東省建筑設計研究院對園區進行高標準規劃,為項目落地提供硬件要素保障。項目落地之后,一名班子成員全過程分包、全流程服務,有問題在現場解決,絕不耽誤建設和生產。
發展新材料優勢產業的同時,海陽還把“產業鏈招商”作為主要發展模式,膨脹發展本地中下游企業。圍繞新材料、鋼木家具、汽車線束、健身器材、果蔬加工等產業鏈,通過企業發展實際需求,瞄準產業鏈的薄弱環節,膨脹發展配套產業。截至目前,行村鎮已儲備了投資1億元的順騰新材料印刷項目,投資3000萬元的山東波海欣達精密機械項目、投資3500萬元的海陽市順康食品項目、投資8000萬元的三賢電子二期項目正在有序建設中,為實現產業的大鏈條發展提供了項目保障。與此同時,借助融進新能源行村鎮200MW漁光互補項目的東風創造電價優勢,攜手綠能燃氣公司加緊鋪設園區內管道,計劃8月底前完成管道鋪設工程,建成后將滿足園區12家規上企業和17個在建項目的剛性需求,發揮天然氣在園區能源轉型中的橋梁作用。
引進一個項目,招來一串企業。富利新材料項目啟動后,相繼有6家上下游企業簽約落戶在行村,實現了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目前已施工建設的4家新材料企業在項目全部投產后將實現年工業總產值65億元。
“下一步,海陽將繼續把‘產業鏈招商’作為主要發展模式,推動新材料產業快速聚集成勢,多措并舉拓寬招商‘朋友圈’,依托‘膜’的產業優勢,持續加強招商力度,助推海陽高質量發展。”海陽市委常委、副市長張金富表示。
項目是發展之基,產業之本。如今的海陽大地上,一個個新材料項目快速推進,一條條生產線快速運轉,一批批產品從這里走向世界,新材料產業將成為航空航天、清潔能源之后海陽的又一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