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11月30日訊(記者 趙竹建 王大鵬)近年來,煙臺市芝罘區在積極踐行“楓橋經驗”,推動社會治理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該區以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大力發揚“楓橋”精神,汲取“楓橋”力量,創新建立三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充分發動群眾參與矛盾糾紛化解,深入推進訴源、訪源、警源“三源”治理。
“一個窗口”無差別受理 芝罘區“一站式”矛調中心發揮大作用
作為煙臺市中心區、老城區,芝罘區實有人口超過89萬,市場主體超過19.95萬家,龐大的服務管理對象衍生出的糾紛總量高位運行,成為制約該區實現“突破芝罘”的瓶頸。為了解決這一難題,芝罘區積極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凝聚多元共治合力、高標準打造“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中心、發揮律師調解專業力量、夯實基層社會治理根基等措施,為“突破芝罘”賦能減負。

在芝罘區“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中心,市民遇到糾紛可以第一時間尋求幫助,“一個窗口”無差別受理群眾提出的各類訴求、糾紛化解和投訴舉報事項,對重大復雜疑難信訪矛盾事項實行聯合接訪、聯合調處、聯合督辦。該中心全面整合了區綜治中心、法院訴訟服務中心、12345民生熱線等平臺資源,匯集了政法、信訪、司法等21家職能部門的力量,構建起全鏈條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的新格局。
在治理服務中心一樓“秀美調解工作室”里,記者見到了“金牌調解員”于秀美。“我從事調解工作23年了,在多年社區工作的摸索中,我精煉出三調聯動、助力借力、主次矛盾分析、情感引導等多種調解方法。”于秀美介紹道。正是依托于這些獨有的“秀美式”調解方法,于秀美每年指導全區協調化解糾紛矛盾100余起,每年疏導600多對申請離婚的夫婦,累計為農民工索要工資10多萬元。

“秀美調解工作室”里于秀美正在電話調解
自芝罘區“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中心工作開展以來,芝罘區12345平臺事件數量由月均2.5萬件下降到1.8萬件,下降率達25%。這充分說明了“楓橋經驗”在矛盾糾紛化解方面的有效性。
矛盾化解的“分診臺”:芝罘區高標準打造12個街道調解中心
除了區級矛調中心建設外,芝罘區還在全區12個街道全部高標準打造了“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并已實現實體化運行。這些中心不僅成為黨代表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陣地,而且也是芝罘區創新社會治理的重要平臺。在這里,黨員律師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憑借專業的法律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積極參與矛盾糾紛調解工作,全力解決群眾身邊處于萌芽狀態的矛盾糾紛。
在芝罘區黃務街道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中心,記者走訪時,恰巧碰到了轄區居民唐先生專程來這里向調解員表示感謝。
據了解,今年8月,家住一樓的唐先生家中新裝修的家具和地板,因整棟樓下水管堵塞污水外漏,被泡壞,他多次要求樓上住戶賠償,但樓上住戶各執一詞,無法達成一致。在了解到唐先生的訴求以后,黃務街道的調解員深入社區,和社區工作人員、派出所等一起,協調樓上住戶坐到一起,經過反復溝通,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當場支付賠償金。

黃務街道調解中心獲轄區居民點贊
黃務街道調解中心整合了街道、社區和改制公司、合作社、企業等五級調解員隊伍建設,配有專職調解員8人,據統計,自去年8月中心運行以來,至今已累計接待聯系群眾2870多人次,調處糾紛1800余件,當天當場為農民工協調發放工資100多萬元,惠及農民工200多人。
芝罘區唯一省級楓橋式派出所:毓璜頂派出所堅持“派出所主防”
將矛盾糾紛化解于未發,是訴源治理的最優方案,尤其對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來說。作為芝罘區唯一的省級楓橋式派出所,毓璜頂派出所堅持“派出所主防”定位,全面推行精準警務。侵財類案件和街面違法犯罪同比持續下降,截至今年11月,刑事發案和治安案件分別下降21%和17%。
針對轄區樓宇經濟發達、易發多發的涉眾養老詐騙等問題,毓璜頂派出所所長臧鵬程介紹道:“我們所堅持常態化檢查,對易發案的樓宇和重點場所進行檢查,發現有老年人聚集的馬上介入。涉嫌非法投資理財的,封存賬本、保全證據,涉嫌犯罪的一律立案偵查。”去年以來,派出所主動發現并端掉6家非法經營投資理財的“公司”,其中有的“開業”當天就關門的。

芝罘區唯一省級楓橋式派出所:毓璜頂派出所
芝罘區充分挖掘各方力量 律師調解、社區普法齊上陣
為了進一步推動訴源治理,芝罘區還充分挖掘了律師力量,探索建立“全要素保障、全流程服務、全場景賦能”的律師調解“三全”模式。該區全面整合律師隊伍資源,創新律師參與多元解紛新解法。目前,已在煙臺中院、芝罘區法院、開發區法院、福山區法院、萊山區法院設立了6個律師調解工作站。這些工作站配備了骨干坐班律師和兼職律師調解員,常態化受理群眾訴求,專業調處矛盾糾紛。這些律師調解員在調解過程中注重情理法的結合,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讓當事人雙方能夠在和諧的環境中解決問題。

芝罘區律師調解中心
同時,芝罘區的各個社區也在積極踐行“楓橋經驗”,通過建立社區矛盾糾紛調解室、社區警務室等機構,發揮社區居民的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內的矛盾糾紛。這些社區還通過開展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等活動,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讓居民知法守法懂法,進而在法治軌道上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同時,也讓居民了解可以通過合法途徑解決矛盾糾紛,進而促進社區的和諧穩定。
通過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芝罘區實現了群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消除所有氣”,有效破解了訴源治理難題。同時,該區還通過常態化排查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穩定和諧。這些舉措為“突破芝罘”賦能減負,也為煙臺更多地區的社會治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