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1月25日訊(記者 鄔勇 攝影 李剛)“回顧2023年,煙臺被國家和省賦予了建設山東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和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的光榮使命,為加快現代水網‘兩區’建設,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工作會議,制定印發《現代水網三年攻堅行動方案》《關于加快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和山東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建設的意見》等系列文件,建立調度督導通報考核等工作機制,乘勢而上、攻堅克難、奮力突破,集中體現在‘三個重大突破’和‘五個更加’上。”1月25日,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立足新起點 開創新局面”主題系列第六場新聞發布會,煙臺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張祖玲介紹了2023年現代水網建設縱深推進、2024年打造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煙臺樣板有關情況。

“三個重大突破”主要包括,高位推動水利工作的力度之大全市首次,市委、人大、市政府、政協四套班子高規格召開加快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和全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建設工作會議。現代水網建設全國領跑,煙臺成功獲批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山東省市級現代水網示范區,成為北方沿海唯一獲得“兩區”殊榮的城市,并在水利部召開的全國省級水網建設推進會議上作典型發言。煙臺水利影響力全省領先,在全省水利工作會議等省級會議作典型發言10余次;節約集約用水改革、全域提升河湖生態等7個典型案例被全省宣傳推廣;發展成效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人民日報、經濟日報、大眾日報、中國水利報、山東水利期刊等國家省級媒體廣泛宣傳報道,煙臺重回全省水利舞臺中心。
“五個更加”主要包括,現代水網建設更加深化,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更加高效,農村供水基礎更加堅實,河湖生態更加和諧,水旱災害防御更加安全。其中,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和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預計將比2020年下降3%以上;推動水權改革創新,完成1例區域水權交易、22例取用水戶取水權交易,指導龍口市成功創建省級農業灌溉機電井“以電折水”試點;健全節水市場機制,建成省級節水教育實踐基地3處,煙臺理工大學、山東商務職業學院創建成為省級節水型高校。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之年,是國家市級水網先導區建設全面起勢見效的一年。市水利局將以“兩區”建設為總抓手,扎實推動“三個走在前列”,統籌推進“四個明顯提升”,確保在全市經濟發展大局中扛大旗,在全省水利現代化實踐中挑大梁,在全國水網建設示范引領中打頭陣。
扎實推動“三個走在前列”,全面提高新時代煙臺水利工作的質量水平
在兩區建設引領示范上走在前列。一是聚力格局引領,堅持“跳出水利看水利、立足全局干水利”,堅持“五化”理念,加快“五大”轉變,推動形成“三網四帶”總體格局,努力創建“水安、水美、水智、水富、水活”的水網先導區、示范區,爭當全國、全省市級水網建設排頭兵。二是聚力標準引領,聚焦一流標準,構建適應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目標體系,在持久水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先進水文化、智慧水監管等方面提高標準,實現升級,從源頭上適應國家水網先導區市域樣板建設的需要。三是聚力打造更多先導載體示范標識,“兩區”建設需要示范載體來實現,依托水源綜合改革樣板區、綠色循環用水樣板區、母親河治理樣板區、攜河發展樣板區、多源互濟生態補水樣板區“五個樣板區”及美麗河湖、水利風景區建設等,創建數量更多、質量更好載體標識,打造一批多領域、多場景、多品類引領示范。
在項目建設推動發展上走在前列。一是注重“抓總的”,攻堅“大規劃”,高位推動、精準實施。以現代水網規劃為統領,圍繞水旱災害防御、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水土保持、農田灌溉等推進專項規劃編制并組織實施,把藍圖變成實景。二是注重“謀大的”,攻堅“大建設”,補齊短板、夯實基礎。抓樞紐工程突破、抓前期項目開工、抓優質項目謀劃,既抓水網建設“百項千億”工程,加快推進崖后大型水庫前期論證、外夾河綜合治理工程、幸福新城幸福湖攔河閘、老嵐水庫續建、南泗莊水庫等水資源利用、縣域“母親河”全流域治理等“十大項目”,又抓工程管理“微改精提”項目,加強水庫、灌區等在運項目的日常管護、功能提升,效益發揮,全年的項目建設要確保完成省級項目50億元投資,努力完成70億元投資,盡力而為,保持項目優勢。三是注重“干實的”,攻堅“大質量”,把牢過程、優質發展。聚焦項目建設“前期、建設、驗收、投產、產后管理”全生命周期,全面覆蓋、分級負責,抓質量、保安全、提效益,確保項目“真落地、進度快、形象優、品質高”。
在智慧化建設賦能管理上走在前列。一是深化智治,抓一體化系統集成,做好現有數據、系統的全面整合;抓重點應用開發,做好面向基層、簡明清晰的開放使用;抓實體支撐,做好設備架設、硬件配套的“底座”建設。建實用好煙臺智慧水利綜合管理服務平臺,開放到鎮街。二是深化法治,編制水利法治建設規劃,完善規章標準制度,健全水法治制度體系;推進執法改革,理順執法體系,建強執法機制,依法行使水政監督;完善執法程序,嚴格執法責任,規范執法過程,推動水行政執法公正文明。三是深化共治,強化政府“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行政管理體制,充分調動企業參與提升管理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水平的積極性,探索中心城區水網“投建管運一體化”管理模式,提高水網運行效率,用好小水滴等志愿者隊伍,發揮好社會監督員等社會監督隊伍作用,健全完善“政府主導、企業支持、社會參與”的共治格局。
統籌推進“四個明顯提升”,聚力倍增新時代煙臺水利工作的效益效能
在水資源管理能力上明顯提升。一是全源頭把控,把控好“總量、存量、增量、流量、質量”。制定《煙臺市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工作方案》,統籌用水總量和效率、地表水和地下水、常規水源和非常規水源等,全面構建完善水資源管理控制指標體系。二是全過程管理,算清水賬、理清水情、管好用水戶。要全面摸清“供水、取用水、非常規水利用、高耗水行業用水、水源地”五方面底數,強化規劃和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嚴格計劃用水管理,推進取用水事中事后監管,組織開展取用水專項整治行動,依法整治違規取用水問題,進一步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秩序。三是全要素改革,推進水源、水權、水工、水價、水務“五水綜改”,探索多元化水生態價值轉換路徑,推廣“以電折水”等管理創新模式。
在水生態環境治理能力上明顯提升。一是狠抓“岸線管控、生態管理、機制監管”三項重點。強化河湖岸線保護和利用,建強河湖“清四亂”機制,定點巡查、實地查看,堅決遏增量、清存量,協同推進水生態修復、水環境治理,強化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恢復河流功能,嚴格督考評,激勵引導工作提質增效。二是強化“母親河、幸福河、農村河”三方施治。統籌上下游、支干流實施“縣域母親河”全流域治理提升,積極建設典范河段,打造省級示范工程,以農村生態示范河道建設為引領,完成農村生態河道三年全覆蓋攻堅任務,全域提升河湖環境面貌。三是推進“標準化、網格化、數字化”三個深化。以制度標準提升“河長+”履職能力,增強河湖長制工作效能;持續強化“河湖長+河長辦+部門+基層隊伍+社會公眾”工作體系,健全和擴大河湖管護網格覆蓋面,做到管理范圍全覆蓋、工作力量全覆蓋、責任落實全覆蓋;推進數字河湖建設提檔升級,打造河湖管理智慧“大腦”,爭創數字流域示范典型,提升河湖管理智慧化水平。
在鄉村振興保障能力上明顯提升。一是加快推進農村三年攻堅,續建4座水廠,將1134個村莊接入規模化供水工程,對423個村莊進行標準化改造,新增通水村莊273個,構建“兩源十廠三千規模化”農村供水工程格局。二是加快灌區現代化改造,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落實維修養護資金,開展灌區渠道、泵站等工程維修養護,加快實施中小型灌區標準化管理,構建“健全組織、安全運行、用水科學、經費落實”灌區格局。三是加快移民后扶,全面落實水庫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整合資金打造富美移民村示范帶,完成15個美麗移民村、8個村集體產業項目、85個村內基礎設施提升改造項目,持續改善移民生產生活條件,構建“產業成帶、村居成景、富裕成風”的移民后扶格局。
在水利安全保障能力上明顯提升。一是抓工程安全,健全“責任、隱患、風險”三個清單,盯緊重要時期和重要活動,落實責任、加強監管、管控風險,保證工程建設質量安全;加強在建工程管理,尤其是小型水庫、橡膠壩等水利設施安全運行管理,落實安全管理責任,規范運行操作流程,加密安全運行檢查,防止安全事故的發生。二是抓防洪安全,現在就要開始提前謀劃,在前期大中型水庫庫容曲線重新復核的基礎上,加快推進水庫汛期調度運用計劃修編工作等,汛前完成28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做好各項度汛準備,同時汛期加強預警監測,做好科學調度,確保安全度汛。三是抓政治安全。守牢信訪穩定、意識形態、保密等一排底線,確保水利領域持續安全穩定。
下一步,市水利局將聚焦“當先導、作示范”,以“第一等”的水網攻堅強謀劃、贏主動,以“第一等”的機制攻堅抓執行、見實效,彰顯“第一等”的精神面貌,培養“第一等”的業務能力,創造“第一等”的工作業績,高質量完成現代水網“兩區”建設各項任務目標,到2025年初步建成現代水網新格局,為奮力打造更具競爭力的新時代現代化國際濱海城市貢獻水利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