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6月11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崔方榮 劉亞斌)1998年考入湘雅醫學院時,林春華對“臨床醫學”并沒有很清晰的概念。他更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成為醫學生們口中的老師。
26年間,從湘江河畔到渤海之濱,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主任醫師林春華的身份越來越多:外科醫生、老師、科研人員,但有一點始終沒變過,那就是他對自己的要求。從湘雅醫院的實習淘汰制開始,到在煙臺毓璜頂醫院為患者做全程管理,再到走出國門學習先進的泌尿外科診療技術與理念,林春華的心里一直裝著患者。而這,也是他前進的最大動力。

從“大刀闊斧”到全程管理
如果滿足于做個外科的“快刀手”,林春華的從醫之路會更容易。但顯然,他對自己的定位并非如此。
2006年進入煙臺毓璜頂醫院工作后,林春華始終緊跟泌尿外科發展的前沿,并數度調整自己的發展方向。作為山東省臨床重點專科、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專業、全國衛生系統質量品牌單位,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腹腔鏡手術和尿石病的微創治療位居國內領先地位,而這恰恰也是林春華擅長的領域。
傳統開刀取石創傷大、出血多、痛苦重,讓很多患者望而卻步。2004年,煙臺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開始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開啟了泌尿結石治療的“打孔取石”時代。2010年,作為省內首家開展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取石術的醫院,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致力于以更微創、有效和安全的手術方式為患者的健康護航。
從“大刀闊斧”向更微創的手術方式邁進的過程中,也是林春華不斷精進自身技術水平的征途。2013年開始,他將主要精力投入到泌尿系統腫瘤的防治中來。從泌尿系統腹腔鏡手術的開展,到更微創和精準的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運用,再到以化療、免疫和靶向治療的綜合診療理念的推行,林春華更希望能通過全程管理來為患者尋得更多生機。
“泌尿系統腫瘤近年來發病率逐年上升,手術之外更應該關注患者的生存質量。”林春華介紹說,泌尿系統腫瘤主要包含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和腎癌三大類,隨著藥物的發展和治療理念的變化,手術并非唯一的選擇。以前列腺癌為例,由于其在大多數情況下生長緩慢,不會對患者的健康造成明顯的影響,高齡前列腺癌患者不手術而采用內分泌藥物治療,效果同樣有保證。
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給予全程關注與個性化治療,林春華的這一做法讓很多患者切實受益。92歲的陳先生曾做過膀胱腫瘤電切手術,日前,又因血尿超過一年來到毓璜頂醫院泌尿外科求診,最終經檢查發現是膀胱癌復發惹的禍。膀胱全切手術是泌尿系統最大的手術,對患者的身體耐受程度要求很高,考慮到老人心肺功能良好且手術意愿強烈,林春華帶領團隊為老人做了手術,術后恢復情況良好,老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保障。
同樣是面對腫瘤晚期的患者,林春華的治療方案卻不盡相同。72歲的王先生查出輸尿管癌晚期,已出現了靜脈癌栓,預后很差?紤]到王先生的實際情況,林春華通過新輔助化療降低了腫瘤分期,又結合免疫治療,有效延長了其生存期。
“外科醫生不能只做開刀匠,更要有綜合治療理念和人情味。”林春華說,只有不斷學習,跟得上國內外最新的診療理念,才能真正“看見”和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

致力于建立中國尿路上皮癌數據庫
盡管在醫院工作,但除“醫生”之外,林春華還有多個不同的身份。
老師便是其中之一。作為青島大學附屬醫學院、濱州醫學院和濰坊醫學院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導師,在繁重的臨床工作之外,林春華還要時刻關注學生們的進步與成長。把最新的診療理念帶給醫學生,將臨床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手把手交給這些準醫生們,同時還要兼顧科研進展,身為老師,林春華肩上的擔子并不輕松。
而這只是其中一項。因兼任煙臺毓璜頂醫院教育處副處長,林春華不僅要操心自己門下的博士、碩士研究生的學業進展,而且還要著眼于更多研究生的全面發展。饒是如此,林春華始終甘之如飴。“既能溫故而知新,又能促進臨床的發展”,林春華坦言幫助學生們成才成長,其實是教學相長的過程,也讓他獲益良多。
尿路上皮癌是泌尿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因其早期癥狀隱匿、診斷困難,導致患者預后不佳。為了攻克這一難題,林春華教授帶領團隊秉承“科研與臨床不分家”的理念,深入實驗室,潛心鉆研,致力于將科研成果轉化為臨床利器,照亮救治之路。自2018年起,林春華團隊著眼于尿路上皮癌的早診早篩,潛心鉆研基因篩查技術。經過不懈努力,他們積累了超過500例本土病例數據,為攻克這一難題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國際上主流的基因組數據庫是TCGA,但缺乏中國本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數據。為此,林春華團隊積極與國內大型研究中心合作,致力于建立中國尿路上皮癌數據庫。這一數據庫的建成,將為后續的精準診療提供重要依據,推動個體化治療的實現。
盡管在患者和學生圈已經積累了很好的口碑,但林春華始終沒放松對自己的要求。他依然保持著在湘江邊求學時的習慣,始終以扎實的作風求學、行醫。每周二科室雷打不動的病例探討和科研組會,他極少缺席;周末他也很少有機會休閑在家,看書學習和外出開會占據了他的絕大部分時間。而不論多忙,每天雷打不動的兩次查房,他已經堅持了18年。
“要么就不干,干了就干好。”在林春華看來,只有始終保持學習狀態,并時刻關注臨床診療的每處細節,才能真正做好患者的守護人。為了這個目標,多忙多累他都覺得值。

看得見患者需求的醫生
不用翻病歷,也很少查聊天記錄,患者的整個治療過程都裝在林春華的腦子里。在林春華眼里,每臺手術面對的不是一個個冷冰冰的病例,而是一個個鮮活的人?吹靡娀颊叩男枨,也愿意關注每個家庭的悲喜,是林春華的“溫度”所在。
患者走過的彎路,林春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兩年前做過輸尿管癌手術,經過一段時間的化療后,林先生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術后他沒有遵醫囑按時復查,出現腰疼的癥狀后他也沒在意,直到后來出現血尿,林先生和家人才輾轉省內多家醫院求診。再次找到林春華時,林先生已出現骨轉移,身體每況愈下。通過免疫治療穩住了病情,并尋求擇機手術,林春華為林先生找到了新的希望。
更多時候,林春華的溫度體現在細節中。查房時,他會仔細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給予更多心理支持;家屬對治療選擇不明確,他會用簡潔而清晰的溝通幫大家解疑答惑;遇到病情復雜的患者,他會主動查詢最新的診療指南并通過業內交流,力求給患者最好的治療方案。這背后的很多努力,患者和家屬不一定看得見,但林春華卻始終堅守如一。
行醫是個良心活。在“可為”與“不可為”間,林春華會把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也正因此,他始終無愧于心且動力滿滿。

專家簡介:
林春華,泌尿外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泰山學者青年專家。2022世界華人泌尿外科學會新星獎獲得者。煙臺市十大杰出青年,美國M.D.Anderson博士后訪問學者。教育處副處長,泌尿外科副主任。
擔任中國抗癌學會腫瘤標志專業委員會全國委員、CACA泌尿生殖腫瘤整合康復專委會全國委員,中國老年保健協會泌尿外科專委會全國委員,山東省醫師學會泌尿外科常務委員、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泌尿外科副主任委員、山東省醫學會泌尿外科學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微創醫學分會委員、山東省醫學會男科學會委員、煙臺市中西醫結合泌尿外科分會主任委員。
專業方向為泌尿系腫瘤的臨床診治,尤其擅長復雜性膀胱癌、前列腺癌以及腎癌的綜合治療,基礎研究為泌尿系腫瘤以及干細胞的相關機制研究。
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文章31篇,最高分15.3分。副主編人民衛生出版社書籍一部,參編人民衛生出版社書籍四部。主持山東省泰山青年項目一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以及煙臺市科技發展計劃項目三項,在研課題經費200萬元。主要參與者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三項(第二位兩項、第三位一項)、煙臺市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中華醫學科技進步獎一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