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飛逝,激情燃燒,過早斑白的鬢發和櫥中一摞厚厚的榮譽證書,無不印證了這位技能工人浸潤著拼搏與躊躇、淚水與微笑、失敗與成功的奮斗歷程。
山東蓬翔汽車有限公司一名普通的維修電工——于濤已擁有中央企業技術能手、兵器技術能手、山東省首席技師、山東省勞動模范、齊魯工匠、山東省五一勞動獎章、山東省創新技術能手等一串串榮譽,他已不乏好評與掌聲,但謙遜的他卻像飽滿的谷穗,愈成熟便愈低垂著頭,默默結出沉甸甸的果實。

成長從承擔責任開始
面對重擔,他言語不多,卻句句擲地有聲,“要么不干,要干就必須干好”。第一次隨師傅修理故障,滿心好奇的他覺得像師傅那樣圍著機床聽一聽,敲一敲就能找出毛病的本事可真神了,他每天興沖沖跟著師傅,只想學好本領,早點出徒。他邊干邊學,向有經驗的老師傅取經,向技術員請教,自己找來設備說明書逐一研究,業余時間即使再累也逼著自己潛進書中尋找答案。久而久之,隨著對設備的熟悉和經驗積累,他慢慢能應對設備的各種問題,保障生產的正常進行了。

學而不綴 方得始終
PLC及數控設備的迅猛發展,使他剛剛起步就已落伍,他陡然發現,知識的海洋如此浩瀚,而他要學的太多太多。
隨著現代工業的發展,自動化控制設備大批量涌入企業,面對這從沒見過的新事物,他明顯感到底氣不足。當時全廠都沒有幾臺電腦,更不用說熟練運用純英文版的PLC軟件了,他只好常備英漢字典,一個詞一個詞地摳。
2004年車間引進第一批加工中心,本來對數控研究得就不透徹的他,再應付加工中心更是捉襟見肘。眼巴巴瞅著一堆數據線,不會動,也不敢動,北京來的專家和技工在現場安裝,他詢問人家,人家卻沒時間理睬,但他從不輕言放棄,利用工作之便,主動給人家打下手,人家加班時,他主動陪著,并為專家們準備好加班餐。一來二去,專家和技工被他強烈的求知精神感動。設備調試期間常出現各種問題,依他當時的水平只能束手無策,于是專家邊干他邊看,專家修改哪個參數,屏蔽哪些相關功能,他就連學帶做,很快便取得真經。

守得住寂寞 耐得住繁華
在工作最累的時候,他總在琢磨,如何提高效率,也許正是這顆初心,成為最有驅動力的創意。而當創意遇上精益時,迸發出的火花就更加耀眼,
2016年到2020年,由于產品暢銷,生產任務猛增,車間24小時人停機不停,設備故障率成倍增加。他和同事兩人兩班倒,一人十二小時,即使這樣也疲于應付,怎么辦?他不斷琢磨,如何將維修時間進一步縮短,在不增加人員情況下,提高維修效率。最終找到了一種逆向思維模式,就是對故障頻發的設備列出一系列常見故障點,每一個故障點都列出對應的故障現象,然后每有故障出現,便可根據現象反推出故障點位置進行排除,大大縮短了故障排查時間。
守得云開見月明
他在各項大賽中逐漸提升自主設計能力,從前向往的“上醫治未病”的境界漸成現實。
煙臺市級比賽、集團公司比賽,維修電工第一名全被他包攬。在高手云集的中國兵器技能大賽中,他在生產任務重、訓練時間短、異地參賽等不利情況下取得第七名的好成績。2014年,他代表集團公司參加了吉林省“金藍領”職業技能大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并榮獲“吉林省技術能手”榮譽稱號。2018年,他參加了煙臺市工會舉辦的第六屆職工數控裝調大賽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在山東省數控裝調選拔賽獲得第二名,在2018年全國數控裝調大賽取得二等獎。

臨危不懼 勇挑重擔保障生產
3000噸油壓機是重卡車橋半殼成型的第一道工序,也是蓬翔汽車唯一的一臺大型半殼成型設備。在其控制系統元件及線路大面積損壞后,于濤帶領兩名同事主動請纓,憑借日常對該設備控制系統深入鉆研學習,在2個小時內便提報所需設備維修配件及導線型號,僅在38小時后,就將損壞的控制系統及近千根控制導線恢復完成,較設備廠家提出的維修方案提前5天,為企業按時交付產品做出了突出貢獻,減少產值損失五百多萬元。
自主創新 技術開發
于濤30年來執著地堅守在一線崗位,以刻苦鉆研的精神,永不服輸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逐步成長為山東蓬翔汽車有限公司及東北工業集團技能帶頭人,中國兵器關鍵技能帶頭人,同時兼任蓬翔公司齊魯工匠創新工作室負責人、山東省首席技師工作站站長,煙臺市于濤勞模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于濤帶領技能人員一起完成近百項技術創新及改進,為企業創效上千萬元。他申請了多項專利,其中《一種數控切割組合機床》《一種懸掛板簧座選墊機》等獲得國家發明專利,《一種通用焊絲檢測裝置》《可定位退料頂尖裝置》等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2021年完成阿特拉斯定值扳手外掛控制系統開發,此項目應用于半軸工位兩側的阿特拉斯手持電動扳手上,杜絕了螺栓漏鎖緊及扭矩不合格現象,每年為企業節約費用20萬元。
2022年完成礦用橋噴漆線清洗工序降能耗控制技術改進,將天然氣消耗率降低了20%,噴淋工位電能消耗減少了30%,每年可為企業節省25萬元。
2023年對老舊差速器殼十字鉆鏜專機進行了自動化升級改造,通過控制程序保證轉臺在旋轉過程中定位可靠,極大提升產品合格率。
2024年完成1250噸油壓機礦橋前橋異板自動上下料裝置研發,解決了狹小空間重載搬運問題,提升工作效率40%,為企業節省設備投資40萬元。

甘當鋪路石 做好傳幫帶
他深深懂得“一花不是春,一木不成林”,團隊的力量才是企業進步的根本保障。這些年來,他毫無保留地傳授技術,全心全意做好傳幫帶。他主動利用業余時間自行開發《PLC控制技術》課程,對公司維修及相關人員進行培訓,培養大家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個技校起點的技能工人,以他三十多年的不變的執著追求和融入血液的“改變”習慣,為企業創造了千萬元的經濟效益,實現了自我人生價值,使自己平凡的人生變得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