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全區中青年干部專業素質和專業能力,助力加速“突破芝罘”起勢蝶變,10月8日至12月3日,芝罘區舉辦第20期中青年干部培訓班,來自全區各部門街道的45名“業務骨干”參加培訓。

據了解,此次培訓按照“345”的培訓思路,即聚焦中青年干部政治素質、調查研究、改革攻堅3種能力,分類設置政治素養提升、境界格局提升、業務水平提升、能力素質提升4大培訓板塊,采取學員“課堂聽、現場看、集體研、調研寫、擂臺比”5種培訓形式相結合,讓學員通過系統培訓,思想上受觸動,能力上有提升,作風上再夯實。在這里,學員們一起梳理“一核突破”理念的誕生脈絡,共同探索“基層網格”的治理奧秘,思考“突破芝罘”的落地生根。讓我們一起來回顧本期研學之旅的精彩瞬間吧。
專題授課有“說頭”,激活思維促提升
專題授課方面,定向邀請省委黨校、市委辦公室等行業內知名專家學者29名現場授課,開設《年輕干部樹立和踐行正確政績觀》《組織起來 提高服務群眾能力》等專題課程33堂。
1 析形勢、明方向
聚焦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采取“專題輔導+集中自學+分享沙龍”形式,開展系列培訓活動,訓前發放《學習輔導百問》等自學書目45套,利用1周時間開展“讀原文學原理讀書周”;訓中邀請省委黨校專家學者開展集中授課3期,安排區委黨校師資跟班開展集中研讀活動3期;訓后開展分享沙龍活動,組織學員以小組為單位談體會、說感悟。方向明了,工作才有奔頭。聚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市委十四屆七次全會、區委十五屆七次全會精神”解讀,定向邀請區委辦副主任作專題授課,圍繞“五個定位”和“一個愿景”,詳細解讀省、市、區推進的重點工作,切實增強中青年干部大局意識和全局觀念,以強有力政治訓練護航全區高質量發展。

2 擺案例、學方法
結合“領導干部上講臺”活動開設“知行講堂”系列課程,聚焦基層黨建、總部經濟、應急安全等9大熱門主題,定向邀請組織部、發改局、應急局等9位部門單位主要領導現場授課,以典型工作案例“解剖麻雀”,用案說法,讓學員真正學懂弄通基層工作的“錦囊妙計”。開展“我為‘突破芝罘’獻計策”活動,組織全體學員結合當前“突破芝罘”需求,立足本職崗位中亟需解決的具體問題,“小切口”提出改革創新舉措,形成高質量改革攻堅建議方案,引導學員積極投身于“突破芝罘”起勢蝶變中去。

3 找不足、促提升
圍繞中青年干部能力綜合素質提升,邀請黨的二十大代表、省委黨校教授學者、街道黨工委書記等7名師資分別圍繞服務群眾、應急處突、年輕干部成長等5個主題開展專題課程7堂,從組織需求匹配區域發展,到干部需求推動自身發展,助力學員綜合能力全面發展。設置政治理論測試、限時文稿寫作2項閉卷考試科目,政治理論測試內容涵蓋黨的創新理論、黨性教育、紀法教育、履職能力等教學內容,全面考察學員綜合素質;限時寫作由區委組織部現場點題,學員圍繞主題限時撰寫文稿,邀請有關部門分管文字材料工作的領導閱卷打分,適時檢驗培訓實效。
現場教學有“看頭”,拓寬思路謀發展
現場教學方面,組織赴萬華煙臺工業園、中集來福士、東方電子實驗展示中心等13處優質教學點開展現場教學活動。
1 黨性教育傳紅色精神
組織學員赴膠東紅色文化陳列館、楊子榮紀念館等紅色現場教學點開展教學活動5期,通過“導—學—看—評—悟”即課前引導、課堂學習、現場觀摩、觀后互評、觀后談感悟的教學模式,以看得見、聽得懂、記得住的鮮活事例,推動黨性教育入腦入心。開展紅色觀影活動,組織學員集中觀看紅色電影《志愿軍2》,并配套開展“黨性分析”課程2堂,強化中青年干部革命傳統教育,銘記黨的艱苦奮斗歷程。

2 對標先進悟產業發展
圍繞人才服務、改革創新、產業升級等主題,整建制赴萬華煙臺工業園,在技術與科技人才匯聚的創新高地上,學習吸納人才的 “聚才” 魄力和 “用才” 巧思;赴中集來福士,在海洋工程裝備制造發展歷程中,學習制造業領域的技術創新路徑;赴東方電子實驗展示中心,在沉浸式體驗前沿科技成果與創新應用場景中,學習 “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以智慧賦能引領未來發展” 的先進理念與實踐經驗。學員們一致表示,“進企業”現場教學活動針對性強,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培訓結束后要抓好學用轉化,為“突破芝罘”貢獻力量。

3 深入一線學基層治理
結合我區基層治理實際,組織赴大海陽社區、金象泰·溫馨家園等現場教學點,從搭建網格化管理、精細化服務、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體系,到全國首個社區領辦、群眾入股的壹家小飯堂,全省首個社區領辦、群眾入股的“壹家物業”公司;從推出 “組織找黨員、黨員找組織、黨員找黨員,組織亮旗幟、黨員亮身份、車輛亮標識” 的 “三找三亮” 活動夯實司機黨員隊伍建設,到建立 “司機之家黨總支—黨支部—黨員車隊—黨員司機” 四級架構強化黨建引領網約車行業治理,學員們邊走邊看、邊走邊學,認真記錄著基層治理的新經驗、新做法。

深入調研有“學頭”,碰撞思想激活力
為幫助參訓學員學思踐悟、以知促行,培訓期間劃分5個調研小組,科學設置調研培訓、調研指導、調研評比3個環節,助推學員夯實調研“基本功”。
1 集中輔導“學”調研
為避免調研過程中出現學員扣題不準、調研不深等問題,培訓班聚焦何為調研、為何調研、如何調研3個方面,安排《提高領導干部調查研究能力》等專題課程5堂,靶向提升學員調查研究能力,讓學員在調研前掌握調查研究的方向規律。結合“突破芝罘”實際,統籌設置基層黨建、經濟發展、城市更新、安全底線、群眾工作5個調研主題,5個調研小組依次認領,共同商討確定調研題目,調研方案集中審批后,啟動為期3周的調研活動,確保調研方向不偏、焦點不散。

2 導師幫帶“真”調研
根據小組調研主題,每組安排1名黨校專職教師和1名業務部門主要領導擔任小組指導顧問,全程參與幫扶指導。“校內導師”對調研過程中的環節、程序進行全面把關,“校外”導師重點對調研過程中存在的專業性問題進行重點指導。同時,部內加強對調研過程的全面把控,對小組調研情況實行日調度、周總結,確保調研力度不減、節奏不亂。

3 專家評審“比”調研
組織開展調研報告答辯活動,調研結束后,各小組結合調研實際,形成調研成果匯報,依次上臺展示調研成果,邀請部領導、調研指導顧問共同評審,評審結果直接納入學員結業成績。經二次優化完善后,呈區委領導審閱。下步,將聯合相關部門單位對調研情況及對策建議開展可行性考察,優秀經驗做法將結合工作實際向全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