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3月24日訊(通訊員 郭健) 為破解物業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收費與服務水平不匹配等難題,煙臺高新區出臺《普通住宅物業服務質量評價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通過對基礎服務、業主體驗、能動履職進行三維動態評價,有機關聯掛鉤整改、監管、調級、收費、退出等五項措施,推動行業規范化、精細化發展。山東工商學院李升元副教授指出,該辦法以“動態評價+多方共治”為核心,探索物業管理“三評五聯閉環工作法”,為構建和諧社區提供了制度保障。
政策背景與核心目標
李升元指出,當前部分物業企業存在服務標準模糊、投訴處理滯后等問題,導致業主與物業矛盾頻發。《辦法》立足“質價相符”原則,旨在通過動態評價機制規范企業服務行為,提升業主滿意度。其核心目標包括:明確物業服務等級標準,強化企業責任;以業主滿意度為標尺,推動服務與收費掛鉤;整合住建、公安、市場監管等多部門力量,構建“政府監管+市場調節+業主監督”的協同治理體系,實現物業服務的透明化與長效化。
評價體系的創新亮點
李升元介紹,《辦法》采用“總分結合、量化考核”的評價框架,突出三大創新。一是評價內容多維覆蓋,50%權重考核標準化執行情況(如人員配置、設施維護),20%依據群眾投訴及曝光數據,20%來自業主滿意度問卷(涵蓋安保、清潔等10項服務),剩余10%由職能部門對安防、垃圾分類等專項監督評分。二是動態等級劃分,服務質量從低到高分為一至六級,評價結果直接聯動收費標準:得分≥90分的企業可減少監管頻次,優先享受政策扶持;連續兩次低于75分的小區,業主大會可重新選聘物業。三是引入智慧化與否決機制,鼓勵企業建設人臉識別等智慧社區項目,但對消防不達標、電梯未檢測等問題實行“一票否決”,強化安全底線。
結果應用與監管機制
李升元強調,評價結果將向社會公示,問題企業需限期整改并公開進展。高分企業納入“白名單”減少檢查頻次,低分企業則被重點監管。服務等級動態調整機制賦予業主更大話語權:已成立業主大會的小區可直接更換物業,未成立的小區由街道協調處理。收費標準方面,政府指導價項目隨等級自動調整,市場調節價項目需重新協商合同,確保“優質優價”。
政策意義與未來方向
李升元認為,《辦法》的出臺標志著物業管理從粗放向精細轉型。一方面,通過分級評價引導企業良性競爭,推動智慧物業等創新服務;另一方面,以數據共享破解“多頭監管”難題,提升執法效率。未來需重點優化評價標準,結合實踐反饋動態調整細則;搭建數字化平臺實時公示信息,增強公眾監督;同時加強中小物業服務企業培訓,推廣智能管理工具,并深化街道、業委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協同,推動基層治理從“政府主導”轉向“社會共治”。
正如李升元副教授所言:“唯有凝聚業主、物業服務企業、政府三方合力,才能讓物業服務真正成為居民幸福生活的堅實護航者。”這一政策不僅為煙臺高新區基層治理提供了新路徑,也為全國物業改革貢獻了可復制的“高新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