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3日消息 清明的細雨浸潤著英烈忠魂,紅色的精神激蕩著時代脈搏。4月2日上午,在海陽市烈士陵園紀念碑廣場,由海陽市委宣傳部、市退役軍人局、文明辦、民政局、文旅局共同舉辦的“追尋紅色足跡·弘揚文明新風”清明節文化傳承暨移風易俗主題宣傳活動莊嚴啟幕。烈屬、退役軍人、教師、學生、志愿者、干部職工代表,市民群眾約150人齊聚現場,共同賡續歷史記憶,踐行時代新風。
紅色基因在傳承中閃耀
上午9時,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雄壯的國歌聲響徹云霄。全體人員肅立默哀,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并深深鞠躬,以最崇高的禮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無限追思。
“一門四烈,滿門忠魂!”紅耀雷鄉宣講團成員飽含深情地講述著英雄母親徐永彩的感人事跡。1942年,當接連收到三個兒子、一個兒媳壯烈犧牲的噩耗時,這位堅強的母親強忍悲痛,毅然將最小的兒子也送上抗日前線。“孩子們是為國家犧牲的,值!”宣講員重現徐永彩這句擲地有聲的話語時,現場群眾無不為之動容,許多人的眼眶已然濕潤。
在莊重的獻花儀式上,潔白的菊花寄托著后人的哀思。在紀念碑前,幾位烈屬和老兵再也抑制不住情緒,他們雙膝跪地,淚水奪眶而出,聲聲呼喚著那些永遠年輕的名字。這聲聲呼喚仿佛穿越時空,訴說著最深沉的思念。
尊崇之光在細節處流淌
開展“致敬英雄·溫暖同行”烈屬關愛行動。海陽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專程邀請10名烈士遺屬參加祭掃活動,局負責人向烈屬代表發放了慰問品,通過慰問關懷傳遞對英烈家屬的尊崇與關懷。
在海陽市烈士陵園東墓區,局黨組成員與參戰老兵們并肩而立,共同祭奠在戰爭中犧牲的革命烈士。“老伙計,我們來看你了。”參戰老兵們蹲在墓前,布滿皺紋的手指輕輕撫過戰友的名字,仔細地擦拭著碑文,仿佛擦亮了那段烽火歲月。祭奠儀式尾聲,全體人員面向烈士墓三鞠躬。
活動結束后,局黨組成員一道來到烈士陵園東西展廳、無名烈士墓區行鞠躬禮敬獻花束,以表達對英烈的無限哀思與崇高敬意。
文明新風在傳承中生長
活動現場同步開展“凈碑明志·守護榮光”文明實踐行動。市民政局聚焦移風易俗主題,通過發放文明祭掃倡議書等形式,倡導市民以鮮花祭掃、植樹追思等低碳方式寄托哀思。通過紅色宣講、文明實踐、互動倡議等多元載體,將清明節的慎終追遠之情與新時代文明理念深度融合。
海陽一中、輕工業學校師生及社會組織手持素菊,在工作人員引導下瞻仰烈士紀念碑、擦拭烈士墓碑、參觀東西展廳,以行動表達對英烈的崇敬。特別感動的是,100歲高齡的老英雄董茲臣不顧腿腳不便,專程到烈士陵園祭掃老營長。老人顫抖著擦拭墓碑的身影,讓在場所有人深受感動,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永不褪色的革命情誼。
此外,海陽市各鎮區街道紛紛來到各自轄區烈士紀念設施開展祭掃活動,為烈士墓擦拭墓碑、拔除雜草、清掃落葉,向烈士墓敬獻花圈、花束,以行動追憶先烈的不朽偉績,緬懷先烈的崇高精神,表達崇敬之心、感念之情、傳承之志。
此次活動既是海陽市踐行“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使命的生動實踐,更是探索紅色資源賦能社會治理的創新舉措。通過建立“英烈精神+文明實踐”雙輪驅動機制,成功構建了“緬懷先烈—關愛烈屬—傳承精神—踐行新風”的完整閉環,讓清明節成為凝聚社會共識、培育家國情懷的重要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