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4月18日訊(記者 王競男 攝影 李剛)18日上午,在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海關助力煙臺外貿增量提質新聞發布會上,煙臺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宋曉文介紹,今年一季度,煙臺外貿進出口總值為1170.8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5%,實現“開門紅”。

煙臺海關聯合龍口、萊州等5海關圍繞支持做大做強標志性產業集群、推動新興特色產業聚鏈成勢等5方面,研究出臺20條支持舉措,全力推動煙臺外貿穩量提質高質量發展。在綠色石化產業發展領域,推廣“批次檢驗”和“一站式化驗”改革;支持汽車產業打造全模式商品車跨境物流綜合體;疊加政策助力海上發射平臺建設等。

近年來,我國在科技智能領域的發展引人注目,煙臺智慧海關建設也正提速增效。煙臺海關綜合業務一處副處長張帥表示,智慧海關建設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實施“批次檢驗”出口危險品檢驗監管模式改革,屬地查檢作業時效提升90%,改革模式已經推廣至全國海關,在全國率先推廣至出口水果領域;“旅檢智鏈通”平臺上線運行,實現旅客通關效率提升50%;“E站通”應用解決海關服務企業“最后一公里”問題,已解決企業疑難問題84次。“下一步,我關將重點推進三方面工作:探索開展保稅混銀業務、建設‘智慧混礦’項目、不斷創新優化,為全國提供可復制推廣的保稅混礦監管創新經驗。”張帥表示。

助力企業服務機制持續優化,針對民營企業,煙臺海關綜合業務二處副處長牟波介紹,“關企面對面”活動已累計開展十期,共為132家重點企業解決177個問題,回訪滿意度100%。煙臺海關將持續深入開展“關企面對面”“三敲門”等活動,建立動態收集問題機制,常態化收集企業訴求。同時,農食產品“走出去”步伐加快,煙臺海關大力幫扶煙臺市名優特色農食產品出口,積極開展對外注冊工作,目前轄區企業獲境外注冊的出口生產企業434廠次,覆蓋水產、肉類等品類。下一步將“一企一策”幫扶企業滿足國際標準,幫助企業不斷擴大國際市場“朋友圈”。

在暢通國際物流通道與提升物流效率方面,煙臺海關駐港口辦事處副主任于健波介紹,中歐班列全流程監管服務、“中非雙向物流黃金大通道”建設等舉措暢通國際物流;在進出境船舶監管中全國首批參與智慧電訊檢疫試點,檢疫時長壓縮80%。針對新《關稅法》實施,他解讀稱,企業在進口時提交符合要求的優惠貿易協定原產地證書,可享受關稅減讓;“內河運費扣減”政策能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負。
海關出臺20條服務措施是推動煙臺外貿高質量發展、高水平開放的“實招硬招”,下一步將推動政策紅利加速釋放,為外貿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