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28日訊(通訊員 郭健 實習編輯 王夢婷)4月19日至20日,由山東省人工智能學會主辦,煙臺職業學院聯合山東大學、魯東大學共同承辦的山東省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學術研討會在煙臺舉行。山東省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尹義龍,山東省教育廳數字教育處主任李笑非,煙臺職業學院黨委書記陳新姿,魯東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畢研強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來自企業、高校的專家、學者,分管人工智能領域的負責人、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800余人參加。

開幕式上,陳新姿代表學校致辭。她指出,當前人工智能技術加速迭代,已成為推動科技跨越發展、產業優化升級、生產力整體躍升的驅動引擎。高等教育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科技創新策源地、高層次人才聚集地,在人工智能重構產業格局的時代背景下,正經歷著深刻變革。希望乘借此次研討會東風,深入落實教育部“雙千計劃”,科學把握人工智能在教育強省建設中的定位、方向、方法,積極學習“AI大模型、數字孿生、邊緣計算、具身智能”等前沿技術,開發“微專業”與職業能力培訓課程,精準培育適應智能時代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本次研討會圍繞“人工智能通識教育的建設與發展”這一主題展開,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常務理事、清華大學馬少平教授,教育部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王鈞銘教授,山東大學郝興偉教授,國防科技大學劉新旺教授,天津大學胡清華教授等來自全國的專家及學界大咖受邀出席,共話人工智能發展,圍繞人工智能通識教育體系建設、人工智能教育、“機器學習”等領域,分享了他們在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方面的前沿理念與實踐成果。會議期間,煙臺職業學院展示了在人工智能教育中的特色成果。


活動同步開展了人工智能通識課優秀教學案例評選,學校兩項案例作品獲特等獎。承辦此次研討會,為人工智能賦能教育注入了新動力。近年來,學校將人工智能確立為驅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完成DeepSeek大模型部署,建設產業知識圖譜驅動的“數字孿生專業”,打造45個課程智能體,承擔教育部重點領域專業課程試點改革任務7項,開發102門在線開放課程,積極推行人工智能通識教育。將教務、科研、后勤等42個業務系統納入統一數據平臺,整合學校優勢資源,啟動“華為產教融合中心”建設,打造3個國家級、12個省級技術創新服務平臺。學校智慧教學改革初見成效,被新華社等國家級媒體多次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