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陳曉婉制圖:唐亞迪
□記者 陳曉婉 報道
本報濟南5月12日訊 今天,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解讀近日印發的《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和《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記者從吹風會上獲悉,山東突出應用導向,推動人工智能健康有序發展。根據《推進方案》,山東聚焦13個重點領域,深度拓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政策措施》“一攬子”推出28條具體措施,省級財政統籌整合10億元資金,為人工智能發展提供支撐。
《推進方案》從產業發展、生活消費、政務服務3個方面,逐一明確賦能應用方向、具體目標和重點模型支撐,深度拓展應用場景。
在產業發展方面,選擇化工、鋁業、鋼鐵、礦山開采、高端裝備、生物醫藥6個產業領域作為推進重點。這些領域是山東的支柱產業、優勢產業,在人工智能應用方面有基礎、有需求、有潛力,亟須通過規模化應用進行產業重塑,鞏固提升發展優勢。在生活消費方面,選擇家居、出行、醫療、文旅4個領域作為推進重點,通過人工智能賦能,培育新型消費熱點、提升群眾生活品質。在政務服務方面,選擇數字政務、社會治理、公共安全3個領域作為推進重點。這些領域覆蓋了政府治理的核心環節,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數據基礎,通過人工智能賦能應用,提供便捷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大幅提升服務效能和水平。
根據《推進方案》,到2027年,山東培育20個服務垂直行業的基礎級人工智能大模型,打造50個以上可復制推廣的標桿應用場景,推出100個以上融合示范典型案例;重點行業智能化發展取得突破性成效,全要素生產率和本質安全水平顯著提升;應用場景廣泛普及,新型消費規模快速壯大,居民生活便利程度實現新躍升;政務服務體系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化、精準化、個性化服務泛在可及,服務效能和水平大幅提升。
《政策措施》從政策、資金、項目等方面入手,聚焦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推出28條、45項政策措施,助力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高質量發展。
其中,聚焦提升科技創新支撐,加大人工智能基礎研究投入,每年布局150項以上基礎研究項目,支持開展多模態智能、具身智能、群體智能等前沿理論研究,力爭形成一批原創性成果。支持實施人工智能產業科技創新行動,加大對基礎軟件、智能硬件等技術攻關的引導力度,每年遴選10項重大產業攻關項目,解決人工智能產業創新“卡脖子”問題。支持人工智能領域重點創新平臺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實施人工智能芯片和軟件獎補,不斷提升自主可控能力,推動夯實人工智能基礎底座。聚焦加大要素資源保障,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領帶動作用,加大各類專項資金、超長期特別國債、政府專項債券統籌力度,積極支持“人工智能+”重點項目和典型應用場景建設。支持實施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專項行動,對人工智能領域頂尖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引育實行“一事一議”“一人一策”,并在職稱評審、薪酬激勵等方面探索建立綠色通道。
省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滕雙興介紹,下一步,山東將細化行動方案,針對13個重點領域,按照“成熟一個、推出一個”的原則,逐一制定“人工智能+”行動方案,根據工作需要,對賦能重點領域動態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