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5月13日訊 今年4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體學習時強調,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產業發展和賦能應用。這次會議,也讓人工智能這一前沿領域再度被關注。
隨著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各地支持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和配套政策相繼出臺。山東于日前印發了《關于加快人工智能賦能重點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推進方案》(以下簡稱《推進方案》)和《關于支持人工智能全產業鏈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政策措施》),明確省級財政將統籌整合10億元資金,支持人工智能發展重點集群、重點平臺、重點企業、重點項目。
拿出10億元著力推動一個產業的發展,彰顯了山東支持人工智能發展的力度和決心。
事實上,無論從產業基礎、數據資源,還是市場需求看,山東人工智能發展的優勢都十分突出。山東擁有全部41個工業大類,化工、醫藥、冶金、輕工、機械等行業產值均居全國前3位,46種工業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為人工智能示范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同時,這里數據資源豐富,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企業突破40萬家、全國第三,大數據產業占全國的1/8,這些都是發展人工智能的關鍵支撐。此外,近年來,山東著力推動智慧生活、智慧政務等領域發展,為人工智能應用提供了多元場景,市場需求巨大。
人工智能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但人工智能發展,絕不是技術的單一推動。當產業發展邁向更深處,如何讓人工智能賦能更多行業,是各個省份更關注的重點。
梳理山東此次推動落地的兩個文件,全面推進人工智能的賦能應用成為重點發力方向。根據《推進方案》,山東將從產業發展、生活消費、政務服務3個方面,聚焦13個重點領域,逐一明確賦能應用方向、具體目標和重點模型支撐,深度拓展應用場景。《政策措施》則提出,聚焦高價值場景融合應用,每年遴選10個標桿場景給予獎補,推動人工智能應用項目建設等。
近年來,山東在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著墨頗多。從108個場景被認定為全國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到培育國家級智能工廠35家、數量全國第一,再到入選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22家、數量全國第二,山東在人工智能+上成果亮眼。
在外界看來,這亦是我國加快推進“人工智能+”行動的生動注腳。
山東此次還提出了“打造全國人工智能示范應用高地”的新目標,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培育形成一批在全國有較強影響力的標桿應用場景和示范典型案例,走出一條“以應用場景牽引技術突破、以技術突破賦能行業發展、以行業發展帶動產業集聚”的特色路子。對于全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而言,山東此舉或可視為讓人工智能更“能”的又一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