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5月26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近日,煙臺毓璜頂醫(yī)院心外三科劉朝亮團隊聯(lián)合多學科,成功為1名孕 35+2 周的急性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 “剖宮產 + 主動脈夾層修復” 手術,術后 10 天母嬰平安出院。這是該團隊繼成功救治孕中期主動脈夾層病例后,再次以 “母嬰雙線搶救” 策略突破生命禁區(qū),彰顯了該團隊在危急重癥救治方面的綜合實力。
兇險急癥突襲:妊娠遭遇 “心血管死神”
31 歲的林女士妊娠 35+2 周時,因突發(fā)后背疼痛急診入院,胸腹主動脈增強 CTA 提示 “胸主動脈壁間血腫”。本擬待胎兒足月后手術,卻在住院期間突發(fā)胸痛加劇,經(jīng)心外三科劉朝亮主任團隊評估,高度懷疑進展為死亡率極高的急性 A 型主動脈夾層。
數(shù)據(jù)顯示,妊娠合并主動脈夾層臨床罕見,孕婦死亡率約 30%,胎兒死亡率高達 50%。隨著孕期血流動力學改變,血管壁承受壓力激增,隨時可能引發(fā)血管破裂、胎死宮內等致命后果。如何在挽救母親生命的同時保住未足月胎兒,成為擺在多學科團隊面前的嚴峻挑戰(zhàn)。

劉朝亮(左3)團隊討論患者病情
多學科聯(lián)動:定制 “雙線搶救” 生命方案
面對 “保大還是保小” 的艱難抉擇,劉朝亮團隊迅速聯(lián)合產科、新生兒科、麻醉科等專家,制定 “產科先行剖宮產,心外科再行主動脈夾層手術” 的一體化救治策略。考慮到產后凝血機制異常可能增加手術風險,團隊緊急完善凝血功能監(jiān)測、備足血制品,并制定新生兒窒息搶救預案。
產科團隊首先以精湛技術完成剖宮產,順利娩出男嬰,新生兒科團隊立即接手完成窒息復蘇與生命支持。2天后產婦惡露減少,心外團隊評估產婦凝血機制改善,僅用 4 小時完成了 “主動脈瓣成形 + 升主動脈人工血管置換術”,精準拆除 “血管炸彈”。術后,患者在心外科重癥監(jiān)護室接受個體化治療,10 天后母子均達出院標準。

劉朝亮(左3)團隊在手術
從 “單病例突破” 到 “救治體系升級”
此次成功救治并非偶然。2022 年,劉朝亮團隊已為1名孕 21 周的急性 A 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急診孫氏手術,術后 1 個月產下1名男嬰,母子平安。兩例罕見病例的連續(xù)成功,標志著該院妊娠期主動脈夾層救治從 “個案突破” 邁向 “體系化作戰(zhàn)”。
作為區(qū)域性危急孕產婦及大血管疾病救治中心,煙臺毓璜頂醫(yī)院通過建立多學科快速響應機制、優(yōu)化術前評估 - 手術銜接 - 術后管理全流程,形成了 “診斷零延遲、搶救零縫隙、監(jiān)護零盲區(qū)” 的特色救治模式。心外三科主任劉朝亮表示,團隊將繼續(xù)深耕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領域,以敬畏生命的醫(yī)者仁心與不斷革新的醫(yī)療技術,為更多家庭守護 “生命之光”。
從孕中期到孕晚期,從 “單學科攻堅” 到 “多團隊協(xié)同”,煙臺毓璜頂醫(yī)院用兩次生命奇跡詮釋了 “以患者為中心” 的診療理念。在 “血管炸彈” 與妊娠的雙重威脅下,多學科團隊以精準決策與精湛技藝搭建起母嬰安全的 “生命橋梁”,為同類疾病的臨床救治提供了寶貴經(jīng)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