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8日訊(通訊員 陳文文)在煙臺棲霞,有這樣一位聯通人,他用20年工齡沉淀服務初心,以7年公益路編織愛心網絡——他就是棲霞市“幫把手”人道救助志愿服務隊負責人、煙臺棲霞聯通要客客戶經理鄧海軍。從發起“兒童平安港”到打造防溺水教育品牌,從組建反詐志愿隊到深山搜救走失老人,他帶領團隊將聯通“人民郵電為人民”的使命,落實在觸手可及的民生守護。這支榮獲“山東省最佳公益組織”等多項榮譽的團隊,正以“幫把手”的實在行動,讓聯通的中國結在棲霞的大街小巷閃耀溫暖光芒。
“我的公益起點,就在聯通的服務臺席。”
這是鄧海軍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在聯通數十年與客戶打交道的經歷,讓他深諳“將心比心”的價值。在這種理念下,2018年,他發起“兒童平安港”項目——在聯通營業廳及社會單位設立標識牌,提供急救包、兒童食品等應急庇護點,至今已成功救助30余名走失兒童。一次,外地游客的孩子在霞光路營業廳憑借標識牌求助,團隊通過多方協調助其與父母團聚。這樣的案例讓“平安港”從聯通網點走向全市50余家單位,成為流動的愛心坐標。
棲霞聯通總經理王國林評價:“老鄧把服務客戶的細心用在了公益上,他從不聲張,卻讓整個團隊被這種‘潤物無聲’的愛心感染。”如今,公司不僅將所有營業廳設為“平安港”,更形成“員工參與公益——反哺服務品質”的良性循環,讓企業文化中的大愛基因落地生根。
“聯通人的‘用心聯通’,就是把客戶的急事當自己的事,把社會的難事當團隊的事。”
針對山區學校急救知識匱乏的現狀,鄧海軍自費考取國家應急救援員資格證,帶領團隊打造“棲霞市暑期防溺水培訓”品牌。5年來,他們驅車跑遍全市中小學,在大莊頭小學等偏遠校區開展“手把手教學”,線上線下覆蓋10萬余人次。更創新孵化“果都義警”“平安出行”等志愿隊,協助鄉鎮社區組建專業救援隊伍,為棲霞連續多年實現“學生溺水零事故”貢獻了重要力量。
面對電信詐騙高發態勢,他聯合公安刑偵反詐中心成立“反詐行動”志愿隊,在聯通營業廳設置宣傳角,深入校園、企業開展“沉浸式”反詐課堂,通過模擬詐騙場景、講解聯通防詐技術,累計減少群眾財產損失超百萬元,將通信企業的社會責任延伸至網絡安全防線。
“公益不是一個人的獨角戲,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賽。”
“幫把手就像聯通的中國結,扣扣相連才能織就大網。”鄧海軍帶領團隊構建“1+N”公益模式,以紅十字幫把手志愿服務隊為核心,孵化出水域安全宣講團、山野搜救隊等專業分支。2020年,94歲老人走失,50余名隊員在山林中統一呼喊“媽”,用親情化搜救讓老人聞聲回應,最終平安歸家。這樣的案例已發生30余起,團隊年均開展公益活動超30次,從應急救護到社區服務,形成覆蓋全年齡段的公益矩陣。
如今,團隊不僅吸引聯通員工家屬、社會愛心人士加入,更推動“文明果都”“兒童平安港”等項目成為政府民生工程的補充力量。
踐行企業擔當,傳遞溫暖能量。從“山東好人”到“煙臺市最美志愿者”,鄧海軍將榮譽視為新起點,以榜樣的力量感召著更多聯通人和社會愛心力量加入“幫把手”的旗幟下,將這份“用心聯通”的初心與“潤物無聲”的奉獻,化作生生不息的公益接力。
當“幫把手”的旗幟飄揚在棲霞的山水間,當聯通營業廳的“平安港”標識成為孩子眼中的安全信號,鄧海軍和他的團隊正用最樸素的行動證明: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從來不是標語,而是無數個“鄧海軍”用專業與熱愛,將服務觸角延伸至民生最需要的角落,讓“愛”與“聯通”成為刻在企業基因里的永恒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