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高少帥
9月的煙臺,萬物勃發,煙臺市屬國企項目建設如火如荼,呈現出澎湃生機與活力——
向東,藍色藥谷生命島園區正譜寫“奮進之歌”;向西,裕龍島煉化一體化項目全力推進;向南,東方航天港“隨風上九天”;向北,泰和新材國際創智中心國家級創新平臺有序運行……
一個個火熱的場景,是煙臺市國資國企改革賦能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誰說國企搞不好?要搞好就一定要改革,抱殘守缺不行,改革能成功,就能變成現代企業。”
2018年6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冒雨視察萬華煙臺工業園時作出的重要指示,為煙臺國企改革錨定了航向,注入了強大的思想動力。
煙臺上下以改革為破題關鍵與發展主線,在推動國企邁向現代企業、做強做優做大等方面邁出了堅實步伐,煙臺國企正逐步交出一份份令人矚目的高質量發展答卷:截至2024年底,煙臺市管(市直)企業資產總額達到5785億元,同比增長11%;實現營業收入2393億元,同比增長13%。煙臺市管(市直)企業以占全省16市市級監管企業10.9%的資產總額,實現了22.3%的營業收入、60.5%的凈利潤。其中,凈利潤位列全省第一,營業收入位列全省第二。
2004年12月,煙臺市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組建,標志著煙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進入新階段。至今,20年的時間里,煙臺國企改革發展屢創佳績,為推動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新征程,全市市管企業牢記“國之大者”,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闊步前進,不斷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奮力開創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改革向縱深推進的“煙臺樣本”
改革,是搞好國有企業、打造現代新國企的關鍵一招。可以說,煙臺的國企發展屢創佳績與改革密切相關。
煙臺國資國企改革歷程可概括為“結構調整—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三大階段。2009年2月,煙臺國豐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開啟了煙臺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的序幕。
國豐集團成立后,積極履行出資人職責,探索國有資本投資公司管理運營新路徑、新模式。它厘清了與國資監管機構、持股企業的權責邊界,全面承接國資監管機構授權放權事項,通過委派董事、監事,深入參與持股企業重大事項決策。截至今年上半年,國豐集團總資產已達4469億元、凈資產1369億元,持有萬華化學、冰輪環境、泰和新材、張裕股份等7家上市公司國有股權。
隨著改革的縱深推進,煙臺國企改革邁入“深水期”。2019年,我市相繼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企業改革的意見》《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計劃”》等改革文件,大力推進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全市完成了市屬企業優化整合,將19戶市管企業壓縮為“9戶市管+3戶市直”,管理層級均控制在4級以內。通過“合并同類、整合關聯”的原則,國有資本向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集中,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中高端聚集,充分發揮了國有資本戰略功能價值。2019年,煙臺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從25戶重組整合到13戶,主業全部控制在2個以內。這種“握指成拳”的策略,使煙臺國企發展質量顯著提升。
在改革推進過程中,煙臺把推動企業上市作為混改的重要途徑。萬華化學成為全省首家市值突破3000億元的上市公司。泰和新材全面完成整體上市,成為繼萬華化學之后山東省第二家國有控制的整體上市公司。冰輪環境也完成了整體上市。目前市管企業資產證券化率達到65%,共有5家上市公司、6只股票、7家新三板掛牌企業。這些上市公司成為煙臺國企改革的旗艦,引領著國有經濟在高質量發展航道上破浪前行。
通過一系列強力措施的推進,煙臺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2024年,煙臺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主體任務的90%,一批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典型案例在全省宣傳推廣。萬華化學連續兩年獲評國家“雙百企業”標桿,泰和新材晉位國家“科改企業”標桿,冰輪環境獲評國家“雙百企業”,東方電子成功入選國家“科改企業”,煙臺市管(市直)企業中有4家入圍國家“科改企業”“雙百企業”,數量居全國地級市首位。
從頂層設計到“路線圖”“時間表”的制定,再到創新模式的縱深推進,煙臺通過多元發展路徑,增強了煙臺國企的整體功能和效率,更為全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煙臺樣本”。
創新激活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唯創新者強,唯創新者勝。
打開國企高質量發展“新空間”,關鍵在于頂層設計和政策引領保障。在推進國有企業高質量發展實踐中,煙臺堅持黨建引領,加強組織體系建設,營造國有企業技術創新的內外部良好環境,找準創新著力點。出臺了《關于推動市管企業加強自主創新的指導意見》,成立技術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指導企業健全完善企業技術管理、新產品開發、管理體系和人才培育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激勵機制。隨后,又出臺了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國有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相關舉措,鼓勵企業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提高了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當前,煙臺正繼續落實支持企業創新的十條激勵意見,鞏固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
人才是創新的根基,創新驅動實質上是人才驅動。煙臺國企深諳這一點,正一以貫之地描繪“人才濟濟、茁壯成長、后繼有人”的人才藍圖,夯實創新之基。張裕集團大力推行科研獎勵制度,并在國內外建立葡萄酒創新研究中心,通過創新驅動、人才驅動,成為亞洲最大、品牌價值全球第二的葡萄酒產業領軍企業。煙臺正以“大人才”格局,通過市委主導、部門聯席、企業主體落實,集聚國企人才發展新動能,煙臺入選“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煙臺國資國企深知這一點。在發展過程中,各市管企業不斷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創新平臺建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2024年,煙臺市管(市直)企業研發投入費用57.8億元、同比增長11.89%,金額、強度均居全省首位。萬華化學在科技創新方面成果豐碩,其ADI技術攻關團隊獲“國家卓越工程師團隊”。萬華化學不斷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在聚氨酯、石化、精細化學品等領域處于國際領先水平,其研發的多項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為我國化工產業的安全穩定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泰和新材獲評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其間位芳綸纖維助力“織物版”國旗在月球背面首次升起。泰和新材一直專注于高性能纖維的研發與生產,通過持續創新,其產品在航空航天、國防軍工、安全防護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提升了我國高性能纖維材料的國產化水平。
東方電子入選山東省首批數字產業創新中心,承建的煙臺市虛擬電廠正式運營。東方電子在智能電網領域不斷創新,其研發的智能電網調度控制系統、變電站自動化系統等產品,為我國電網的智能化升級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東方電子積極拓展業務領域,在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一個個創新成果,一項項創新成就,讓煙臺市管企業有了“遙遙領先”的底氣,也將在今后城市經濟發展的歷程中扛起更重的國企責任、貢獻更大的“國企力量”。
筑牢民生基石,提升百姓幸福感
國資國企高質量發展,為城市競爭搶占了先機。在民生保障和社會責任方面,國資國企同樣發揮著“主力軍”和“壓艙石”的作用,主動擔當責任,積極保障民生,讓高質量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人民群眾。
在民生保障方面,公交集團2024年安全運營1.12億公里、同比增長2.74%,為2.3億人次提供城市交通服務;藍天集團積極保障燃氣供應,2024年鋪設各類管道長度達705公里,為125萬戶居民、2508戶工商業戶供氣3.7億立方米,儲存保管政府儲備糧18.22萬噸,質量達標率、宜存率均達100%;交通集團圓滿完成重點時段運輸保障任務,9個汽車站共發送旅客340萬人次,蓬長客港實現旅客吞吐量331萬人次、貨物吞吐量316萬噸。
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煙臺市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推進軌道交通項目的籌資、建設和運營工作,為改善城市交通狀況、提升城市形象發揮了重要作用。煙臺市城市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在城市道路、橋梁、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鄉村振興方面,煙臺國資國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產業幫扶、資金支持、人才下鄉等方式,助力農村地區發展。
煙臺國資國企的發展歷程,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斗史詩,在改革中奮進,在發展中崛起,為煙臺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展望未來,煙臺國資國企將繼續秉持創新、擔當、發展的理念,在新時代的浪潮中,砥礪前行,再譜新篇,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煙臺篇章貢獻更多國資國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