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逄苗 通訊員 房欣第 攝影報道
9月的芝罘島,秋高氣爽。一座座海上“巨無霸”高聳入云,這里便是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
昨日上午,記者在煙臺基地廠區碼頭看到,工程車來回穿梭,龍門吊機隆隆作響,好不熱鬧。鋼料加工區里,鋼花飛舞,流光溢彩,上演了一曲“鋼與火”之歌。這些“鋼鐵巨物”不僅承載著開發深海能源的使命,更是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鏈協同奮進的結晶,彰顯著“煙臺海工”向海圖強、向綠而行的鏗鏘步伐。
作為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鏈鏈主企業,中集來福士充分發揮鏈主企業優勢,利用自身訂單的帶動力及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鏈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圍繞海洋工程產業鏈積極開展建設,展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目前,中集來福士已增加了6條新業務線的產業鏈,并且在不斷拓展。通過提前布局,6條產業鏈均已成為行業主流。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分門別類地開展產業鏈建設,包括海工領域、漁業領域等。”中集來福士戰略研發中心戰略規劃經理張月峰說。中集來福士充分發揮作為鏈主企業的優勢,利用自身的訂單帶動力,開展招商活動。特別是在漁業領域,中集來福士聯合當地漁民、海產品銷售企業以及科研機構等,共同構建了完整的海洋牧場產業鏈。通過統一提供魚苗、飼料、養殖技術和銷售渠道等服務,他們不僅幫助漁民實現增收致富,還促進了整個產業鏈的緊密合作和共贏發展。
自主創新鑄就“國之利器”。中集來福士緊握自主創新密碼,帶動煙臺海洋工程產業鏈向高端化攀升、向集群化集聚、向全球化拓展。“藍鯨1號”這一“大國重器”的成功并非偶然。其核心裝備——當時全球最大、最先進的DP3閉環動力系統,正是中集來福士聯合國內科研院所與配套企業攻堅的碩果。這一關鍵系統的國產化突破,不僅打破了國際壟斷,降低了近30%的采購成本,一條圍繞核心裝備的可靠本土供應鏈也就此成形。從此,中集人更有信心地走在自主創新之路上。
2023年12月24日,由中集來福士自主研發、設計、建造的首艘“3060”系列2200T自升式風電安裝船正式交付,該船是我國目前唯一能夠承運整根塔筒、滿足20兆瓦級風機安裝需求的新一代風電安裝船。“它的誕生,不僅標志著中國海工裝備技術邁上了新的臺階,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雄心壯志和創新能力。”中集來福士戰略研發部總監傅強介紹,截至目前,新一代深遠海一體化大型風電安裝船的研發設計成果,已形成了博強風電安裝船、華夏金租風電安裝船和中鐵建港航風電安裝船EPC訂單,助力中集來福士邁入我國一流高端風電安裝船設計企業行列,也展現出我國在深遠海核心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方面的能力。
面對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及未來海洋開發的主戰場,中集來福士不斷精進海上風電施工裝備,在以海上風電為代表的海洋清潔能源領域展開深度布局,發力綠色產業。新一代深遠海一體化大型風電安裝船不僅為中國海工行業增添了新的亮點,更為中國清潔能源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探索深遠海風電資源以及強化海上風電工程建設能力的“國之重器”,同時展示了中國海工行業在技術創新、質量提升和綠色發展方面的決心和實力。
探索的腳步不會就此停止。今年年初,由中集來福士為華夏金租建造的“華夏鴻鵠01”自升自航式風電安裝船在煙臺交付,其國產核心設備應用率高達95%,一大批配套企業也隨之壯大,實現了技術能級與市場地位的同步躍升。從“藍鯨1號”到新一代風電安裝船,一個又一個“拳頭產品”的誕生,是中集來福士加快向綠色產業轉型升級的生動實踐。
如今,出自中集來福士之手的海工產品,已成功走向北美、南美、巴西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煙臺造”也得到了國際主流市場的高度認可。“企業強則產業興,產業興則企業旺”,這種良性循環印證了,唯有將企業發展深度融入產業生態,才能在向海圖強的征程中持續迸發出強勁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