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內容:
南翔湯包,漢族小吃,是上海嘉定南翔鎮的傳統名小吃,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小籠包的皮是用不發酵的精面粉做成的。蒸熟后的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皮呈透明,晶瑩透黃,一咬一包湯,滿口生津,滋味鮮美。如果吃時佐以姜絲、香醋,配上一碗蛋絲湯,其味更佳。南翔小籠包素以皮薄、餡多、鹵重、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歡迎的風味小吃之一。
南翔小籠以"皮薄、餡大、汁多、形美"著稱,也是上海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南翔小籠的制作技藝源自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采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發酵的精面粉為皮,每兩面粉制作10只饅頭,每只加餡3錢,折褶14個以上,做工的講究使小籠形成自我特色。在上籠蒸時,必須嚴格控溫、壓力和火候,根據溫度調整3至10層的籠屜高度,旺火沸水蒸5分鐘,出籠時小籠呈半透明狀,形如荸薺,小巧玲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