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鍋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傳統名菜,屬于渝派川菜之江湖菜,起源于重慶地區。郭沫若吃后贊不絕口,聽了重慶名仕王道矩請蘇東坡吃魚的典故后,道冷鍋二字拆開正好是“二人之,金口內”,便賦詩二人之金口內,軟玉披紅霞,醇釀換宿醉,冷鍋魚,巴國第*味。
冷鍋魚,其實就是源于四川宜賓、瀘州長江邊漁民家的“片片魚”。它雖在宜賓、瀘州一帶誕生,但卻并沒有在那里成長壯大,后來被引進到重慶,也沒有形成“氣候”。只是在它前些年被移植至成都以后,才得到了巨大的發展,方為外面的人所青睞。
其實,成都的“冷鍋”形式早已有之,如火鍋雞、火鍋兔等品種,其制法是,把已經用高壓鍋制熟的雞肉、兔肉盛入鐵鍋內,直接端上桌去,待食客吃完鍋里的菜肴后,再點火燙食別的原料。這種吃法極似火鍋,又形似湯鍋。如今的餐飲經營者好象都喜歡賣概念,他們對每一種新的餐飲現象或品種都能找到一個扯眼球的名字,比如把先不點火就可撈食鍋中菜肴的形式稱為“冷鍋”。這里所說的“冷”只是相對的。幾年前,當宜賓的片片魚移植蓉城后,才由一些好吃的文人給起了個“冷鍋魚”的名號,不過沒想到的是,這冷鍋魚竟一炮走紅。大家至今仍記得,前幾年川菜映像冷鍋魚的各家店門前每日都有排隊候餐者,尤其是在那幾家知名企業門前,候餐者每日磕下的瓜子殼就有一寸多厚。當然,那兩年也有不少是跟風經營冷鍋魚的,因此這冷鍋魚也就如雨后春筍般地在蓉城大街小巷冒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