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得下一張平坦的書桌
安放下一張舒適的小床
擁有一個整潔的房間
享受一方私密的天地
這曾是許多貧困學子的奢望
這將成為他們實實在在的依靠
一間希望的小屋
一個逐夢的空間


煙臺市“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經過前期試點,已幫助部分貧困兒童創造出溫暖光明的小屋。這項由團省委在全省發起的項目,聚焦全市建檔立卡貧困家庭中8至14歲兒童,針對目標人群學習生活環境普遍簡陋、房屋老舊、設施缺乏、布置雜亂,特別是有些女孩長期沒有獨立生活空間、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長等突出問題,通過對原有房屋隔斷打造、設計裝修,配備必要的家具用品,改善孩子學習生活環境,同時配套志愿者跟蹤陪伴孩子,促進實現從“小屋煥新”到“精神煥新”的轉變。
在充分論證和試點基礎上,煙臺團市委計劃從今年起,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建設“希望小屋”297個。計劃2020年建設120個,2021年建設120個,2022年建設60個。同時,對口幫扶援建德州、濟寧各150個“希望小屋”,分三年實施,每市每年各援建50個。



在7月15日舉行的煙臺市“希望小屋”兒童關愛項目座談會上,市青聯、市青企協、青年文明號、鄉村好青年以及駐煙高校和市直團委等各界青年代表近百人、分兩場次參加會議。座談中,參會人員交流發言、各抒己見,為“希望小屋”項目建設及后期服務工作提出意見建議,各位代表紛紛表示將積極配合、合力推進“希望小屋”項目落地。
煙臺市微泉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主任孫傳彬介紹了煙臺市“希望小屋”前期試點工作情況,并通過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號召更多愛心人士參與到“希望小屋”項目建設中來。
市青聯委員吳大鵬表示:一個希望小屋就是守護一個孩子的家。青聯委員的榮譽感、使命感不應只體現在“貼金”的個人簡歷中,而應更好地與我們煙臺本地工作實際相結合,與青少年成長緊密結合,將動員更多青年參與到希望小屋中來,在平臺拓展、精準匹配、有效服務、資金籌集等方面做些實事。
市青企協會員、煙臺市美迎美家家居有限公司李君鵬說道“作為一名從農村家庭走出來的孩子,我特別理解這些孩子,作為家裝行業的從業人員,在‘希望小屋’項目上必將有力出力,全力以赴,為孩子營造舒適貼心的生活環境。”
濱州醫學院團委組織部部長于江越表示:在具體了解“希望小屋”項目的情況和細節后,便與校領導溝通,積極發動校友會資源,現已認領14間小屋建設任務。下一步,將協同各界愛心人士,切實把小屋建好。
喜旺集團團委書記侯世松表示:在自己做好認領、募捐工作之外,還要動員更多青年,特別是青年企業家參與到希望小屋工作中。通過精準匹配、提供有效服務,這個過程不單惠及自身,更是一種實踐育人式家庭教育。
團市委書記相福亮指出,“希望小屋”項目是關愛貧困家庭孩子成長的民心工程,既是我市希望工程轉型升級、精準服務青少年需求的突破方向,也是共青團助力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希望大家深化對“希望小屋”項目的認識,切實增強關愛貧困家庭孩子成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共同攜手,共同努力,共同為貧困家庭孩子的美好明天加油助力。



會議要求,要發動各領域青年群體全程參與、全程監督,切實把“希望小屋”建成樣板項目、透明工程、公益品牌。進一步強化底線思維和風險防控,做到“七個確保”:確保最困難的孩子得到幫扶,確保嚴格質量標準不打折扣,確保后期跟蹤管理不斷檔,確保縣(市、區)團委對每個小屋逐一驗收,確保宣傳報道不出輿情,確保每一筆募集款物收支清晰,確保做好孩子信息隱私保護。要嚴格資金管理,嚴把質量關口,嚴選捐助對象,嚴抓服務管理,嚴肅考核激勵,堅決落實執行“希望小屋”建設各項制度規定,不搞變通、不走形式、不打折扣。
下一步團市委將按照相關工作要求,召開新聞發布會,全面啟動“希望小屋”項目,通報建設數量和進度安排,接受媒體和社會監督。繼續廣泛發動青企協、青聯、青年文明號等團屬資源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開展募捐、認領小屋行動。依托廣大新聞媒體,加強正面引導,講好“希望小屋”故事,激發社會心理共鳴,切實把“希望小屋”做成凝聚社會愛心的公益品牌。
(記者 王向榮 通訊員 周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