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2月1日訊(記者 欒雪)骨關節炎是一種最常見的關節疾病,是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本病的發生與衰老、肥胖、炎癥、創傷、關節過度使用、代謝障礙及遺傳等因素有關。骨關節炎在中年以后多發,女性多于男性。有一定的致殘率。
1月28日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關節外科王光達主任就什么是骨關節炎、哪些人群易患骨關節炎、骨關節炎易侵犯哪些關節等方面進行了詳細的介紹。
出現這些癥狀,小心患上了骨關節炎
許多人認為只有老年人才會患上關節炎,而事實上,從老人到兒童都有患上關節炎的可能,因此這一疾病不得不引起我們每個人的重視。王光達介紹,在40歲人患病率為50%,75歲以上人患病率高達80%。骨關節炎在全球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男性為10%,女性為18%。
隨著人群的老齡化及肥胖發生率的增加,未來骨關節炎患者將急劇增加。
骨關節炎典型的表現為關節疼痛、晨僵、明顯的活動受限。王光達表示膝關節疼痛常發生于早晨起床的時候,稍微活動后有所緩解,但活動過多了疼痛又會加重,尤其是在上下樓梯、下蹲時疼痛更加明顯。
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保持一定姿勢時,關節還能感覺到僵硬。天氣變冷、活動過多時,可發生關節腫脹、疼痛,有時候還能感覺到摩擦或“咔嗒”聲。由于關節疼痛導致活動的范圍明顯受限,甚至室內的行走都困難。
什么樣的人容易得骨關節炎
王光達介紹,骨關節炎多見于老年患者、肥胖患者、有關節外傷和有家族遺傳史的患者等。
首先,性別與骨關節炎的發生也密切相關,女性在絕經前其骨關節炎的發生與男性相似,但到絕經期以后,女性骨關節炎的發生率明顯高于男性。特殊職業的人群中,其骨關節炎的發生率也較高,如礦工由于長期處于半蹲或蹲位,且需用肘關節,而引起膝、肘關節骨關節炎發生增加;我國廣大農村地區,有些地區的農民需采摘棉花或工廠的紡織女工,其手關節骨關節炎也較常見。許多職業運動和過度勞損也會引起骨關節炎如足球、負重屈曲可導致膝骨關節炎。少數骨關節炎患者還有家族性,可能是遺傳導致軟骨基質中合成酶的異常,從而促進了骨關節炎的發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引起關節的退變老化,從而引起骨關節炎。肥胖也容易加重關節的負擔,從而對關節造成一定的損傷。
骨刺不是刺 為什么會那么痛
骨刺是什么?很多人都認為它們是像“刺”一樣尖銳的東西,其實它們是光滑的,骨頭上是沒有刺的,王光達解釋到,所謂的“骨刺”其實是骨贅,也就是大家經常說的骨質增生。骨質增生本身不是病,就像人衰老長白頭發一樣,是骨關節的正常生理反應。
“骨刺”是機體自我修復而形成的額外的骨頭,通!肮谴獭毙纬刹课粦獙毫、牽拉、摩擦或壓力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后逐漸形成的。多是因為關節受損、病變后繼發出現的,也就是說先有的病,后有的骨質增生。當骨質增生到一定程度,刺激局部組織,會導致關節活動受限,產生疼痛加重,腫脹等癥狀。
如何保護關節?
1.減重:減輕體重能夠極大地改善膝關節的負擔,從而減緩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進展。盡可能少背、少提重物,減輕整體的重量。
2.少做長期蹲跪的動作。
3.堅持適當運動:運動能促進新組織再生,能減輕體重,減少關節的負荷,進而減少關節的磨損,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的發生。走路、騎自行車、游泳是保護膝蓋最好的運動處方。
4.運動中感到不適,要立刻停下來,不要勉強,疼痛其實就是最好的警訊,告訴我們要休息、減緩速度或改變運動項目。
5.要有足夠的休息,因為疲累的肌肉無法讓膝蓋穩定。
6.運動要循序漸進,慢慢增加時間與量。
掃描二維碼看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