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報》頭版刊發

全總公眾號點贊

近百家“跨產業”平臺攻克技術難題3000多個;2400余家勞模工匠工作室“跨企業”交流推廣新技術7800余項;9800多個創新班組“跨工種”聯合完成技術革新1.2萬多項……近日,山東省煙臺市總工會公布的一組數據,展現出煙臺職工全員創新創效的良好勢頭。


▲煙臺市2024年創新創優勞動競賽誓師大會
“煙臺百萬職工長期奮斗在技術工作一線,對生產流程、生產工藝最為熟悉,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遇到的生產技術難題最有發言權,對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發揮著重要作用。”煙臺市總工會主要負責同志說。
近年來,煙臺市總聚焦主導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搭建起“跨產業、跨企業、跨工種”三大平臺,為職工全員參與創新集聚優質資源,實現企業創新力倍增。

“跨產業”協同平臺
“以前主要通過人工方式分揀貨物,費時費力還會出現錯誤。”廣東深圳的一家物流企業通過煙臺杰瑞集團打造的橙色云協同研發平臺(以下簡稱“橙色云”)發布了技術革新需求。該平臺的專家團隊迅速組成項目組,分工設計、協同研發,為企業設計了機器人無軌自主移動解決方案,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橙色云會聚了30萬+專業人才資源,為有需求的企業提供產品研發設計解決方案,在云端開展設計、評審、合作,突破了企業原有的能力、技術、地域和時空等限制。”杰瑞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目前,該平臺已為石化、化工、機械、汽車等22個行業,研發設計、倉儲物流、生產制造等9大領域提供平臺服務,累計服務金額33億元。
這是煙臺市總搭建“跨產業”協作平臺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個縮影。2022年,煙臺市總聯合市委組織部等6部門,依托杰瑞集團等29家省市級創新企業,在山東省首家成立創新創效大企業聯盟,構建起多元化協同式創新平臺,滿足產業創新全方位、系統化的需求。
海爾海創匯(萊州)產業加速平臺、東方航天港積極建設高水平研發平臺、泰和新材芳綸上下游產業鏈……如今,煙臺創新創效大企業聯盟成員單位已增至49家,打造“跨產業”協同平臺近百個,助力攻克技術難題3000多項。

▲煙臺工匠孵化聯盟成立大會
“跨企業”交流平臺
山東省總工會日前下發《關于2023年度山東省職工創新創效競賽省級決賽結果的通報》,煙臺正海磁性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G54SH系列高性能稀土永磁體的開發及應用”項目,獲評職工創新成果一等獎。
該項目解決了晶界擴散、晶粒細化等技術難題,如今在全球每3輛車就有1輛裝載正海磁體。“成功破解核心技術‘卡脖子’難題,除了依靠經驗積累,還得感謝工會提供的平臺讓我拓寬了眼界、獲得更多學習機會……”正海磁材研發工程師王聰說。

王聰提到的“平臺”就是煙臺市總打造的“跨企業”交流平臺。“市總整合優質資源,以科技創新、產業升級為主要服務方向,打造‘共育人才、共享資源、共同發展’的平臺,加強人才交流,推進企業協同發展。”煙臺市總工會主要負責同志說。
近3年,煙臺市總從全市職業院校和骨干企業中擇優掛牌30家市級工匠孵化基地;聯合教育、人社等部門組建起電子信息、數字經濟等6個產教聯盟;整合施耐德電氣公司、萬華化學集團等重點企業成立24個產業學院,組織2400多家勞模工匠工作室定期開展成果展示、經驗分享、技術交流等,實現推廣應用新技術7800余項,創效100多億元。

“跨工種”合作平臺
一輛上海通用煙臺東岳基地生產的汽車,究竟包含多少創新技術?
王群團隊研發的“柔性制造系統”攻克國外技術壁壘,實現了不同車型生產的無縫銜接、降低了布設成本,更重要的是,這套系統的核心部件完全實現了本土研發制造。項學良團隊破解輸送系統編碼器故障難題,僅用了一個多月,就將所有老化芯片進行修復,生產線迅速恢復產能。張立勛團隊將貫穿式壓機線換模速度從9分鐘縮短到4分鐘,打破了紀錄,極大提升了生產效率……
“圍繞煙臺市總關于人才創新工作的總體部署,我們以13個創新工作室為單位成立‘創新工作室聯盟’,涵蓋發動機裝調工、維修工等多項工種,促進跨工種協同合作,打破技術資源無法共享的壁壘,全面提升企業生產力效能。”東岳基地工會主要負責同志說。

▲職工創新創效服務基地
為推動職工技術創新升級擴容,煙臺市總聚焦優勢資源共享、跨界技術應用和工匠孵化三大維度,支持當地龍頭企業通過跨工種、跨專業的技術攻關、工藝改進、技能培訓等方式賦能帶動上下鏈企業協同發展,構建同頻共振創新聯合體。
2023年以來,煙臺全市共開展跨工種、跨班組“金點子”征集、揭榜攻關等活動1100場,9800多個創新班組聯合完成技術革新1.2萬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