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6月2日訊,在心理疾病的治療方面,物理治療與藥物治療相互配合、互相促進,共同達到治愈患者的目的。相比藥物治療的安全保守,物理治療見效快、作用范圍廣且療效確切。然而,在以往的臨床治療中,物理療法的應用卻遠遠低于藥物治療。
面對精神衛生領域內,各種醫療技術的創新和臨床治療效果的需求,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大膽引進診療新手段,推行安全物理療法,在最短的時間內帶給患者最快、最安全的治療體驗。談及安全物理治療的創新療法,就不能不提到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作為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重拳出擊的一項創新舉措,無抽搐電休克療法為心理疾病治療開辟了一條嶄新的途徑,在整個治療過程中,患者無痛苦體驗,無抽搐發作,安全性高于藥物治療,且起效快,療效顯著。
安全物理防治構建全新診療體系
上午7時半,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特療科開始為今天的第一位患者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MECT),一名麻醉師負責麻醉及活瓣氣囊加壓人工呼吸;一名醫生負責操作電痙攣治療機,觀察藥物用量及通電后情況;一名護士則進行器械準備及負責靜脈穿刺。麻醉后期,操作醫生將涂有導電糊的電極緊貼在患者頭部兩顳側,調整好電流強度后開始通電,僅2—4秒鐘通電結束,之后,麻醉師及時對患者進行活瓣氣囊供氧并行加壓人工呼吸……整個治療過程緊張有序、醫護配合默契,只有“滴滴”作響的儀器聲與醫生不停書寫的“沙沙”聲記錄著方才的緊張瞬間。
這是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特療科為患者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場景直播,整個過程簡短緊湊且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影視作品中那種激烈的治療場面。“好多人一聽到電休克治療就覺得害怕,其實,我們現在采用的無抽搐電休克治療是一種非侵入性療法,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且起效快、療效確切、適應癥廣、病人痛苦感小,非常安全,是目前治療精神疾病非常有效的一種物理療法。”特療科負責人、副護士長蓋曙娟對于無抽搐電休克治療信心滿滿。
自2012年成立特療科以來,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相繼開展了經顱磁刺激治療、音樂治療、生物反饋以及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等多種精神科的非藥物治療方法,尤其是新推出的無抽搐電休克療法,對于重性抑郁癥、躁狂癥、精神分裂癥急性癥狀患者具有十分確切的療效。“物理療法是傳統藥物治療的必要補充,是目前精神疾病研究的熱點。”蓋曙娟表示。

無抽搐電休克讓心靈正能量由此激發
作為特療科2014年的“重量級療法”,無抽搐電休克療法是在患者全身麻醉、肌肉松弛的狀態下,給患者大腦以適量短脈沖電刺激后,誘發的一次癲癇樣放電。從準備治療到短脈沖電刺激,再到復蘇觀察,整個過程只需10—15分鐘。
憶起第一例無抽搐電休克治療的經過,特療科副護士長蓋曙娟顯得頗為激動,“無抽搐電休克療效最顯著的適應癥是重性抑郁癥,患者一般治療3-4次就會有明顯效果。”蓋曙娟介紹,他們治療的首個病例并不是抑郁癥,而是精神分裂癥,且該患者屬于多次住院、藥物療效非常差的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劉某患精神分裂癥多年,總是疑心有人要加害自己,性格沖動、暴躁,住院期間極不配合治療,動輒對人大罵,甚至拳腳相加。在其家屬的要求下,醫院遂對劉某進行無抽搐電休克治療。”
但在治療過程中,特療科的醫護人員還是捏了一把汗,“我們對于這一療法很有信心,但畢竟是第一例,而且又不是最佳適應癥,因此大家多少都有些緊張。”然而,令所有醫護人員欣慰的是,首例無抽搐電休克的顯著療效遠遠超出了大家的預想,“僅僅治療了6次,劉某的病情就有了非常大的改觀。前后半個月時間,精神狀態便趨于正常,知道積極配合治療了。之后,我們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在藥物治療與物理治療共同作用下,劉某兩個月后就痊愈出院了,確實令人驚喜。”
一項全新的舉措,帶來的往往是意想不到的效果與沖擊,煙臺市心理康復醫院觸網“新療法”,推出安全物理治療,在安全不損傷身體的情況下,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激發出患者心靈的正能量,無疑是一次開創性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