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6月1日訊(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 目前,仍然有很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發愁。有些可能只是發育遲緩的問題,但是有些卻是因為寶寶患了矮小癥。什么是矮小癥?患了矮小癥的孩子有什么癥狀?孩子患矮小癥的原因是什么呢?5月29日下午,針對矮身材兒童,煙臺毓璜頂醫院兒內科李坤霞主任就“特發性矮身材”開展了公益直播課。
據了解,矮小癥已成為繼肥胖、性早熟后又一影響兒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問題。據調查,90%的矮小癥患兒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抑郁、內向等心理或行為障礙,可能影響到升學、就業和婚姻。目前矮身材患兒的診治現狀令人堪憂,首先是知曉率低,許多家長對矮小癥缺乏足夠的了解,不知道矮小是一種病,更不知道這種病可以治療,大多數基層兒科醫生缺乏矮身材疾病的診治知識,無法做到疾病確診和有效轉診。李坤霞表示,導致矮身材的因素較多,目前還有不少疾病導致矮身材的機理尚不清楚。
什么是特發性矮小(ISS)?
特發性矮小(ISS)是指目前尚無明確病因的勻稱性身材矮小,是兒童生長遲緩(矮小)中最常見的類型,約占矮小兒童的60--80%。其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兒童均值的2個標準差(SD)或第三百分位(備注:身高低于第三百分位數或兩個標準差,意思是與正常同齡和同性別兒童比較身高屬于最低檔,即男孩預測成年身高低于4000px,女孩預測成年身高低于3750px。),生長速率緩慢,但出生體重和身長均達正常范圍,且生長激素(GH)激發峰值>10ng/ml,并在臨床已排除生長激素缺乏(GHD)、其他內分泌、遺傳代謝性疾病、營養不良和各類慢性疾病等導致的生長遲緩。
引起特發性矮小的原因?
一部分與家族遺傳有關,例如父母身高都不高或者父母的一方身高不高,那么孩子的遺傳身高也會不理想。
有的在嬰幼兒期營養不良,或嬰幼兒期長期生病,影響了第一個兒童高峰期的生長速度,以后就難以追上正常兒童。
有的兒童性發育較早,雖不屬于性早熟,但偏早,使生長期縮短,最終身高較矮。
個別孩子出現所謂“晚長”的情況,叫做體質性青春期延遲,也屬于ISS的范疇。
有的兒童根本無原因可查,屬于原因不明性矮小。
特發性矮小的分類:
家族性身材矮小(FSS):父母身高均矮或有一人矮,小兒身高常在第三百分位數左右,骨齡和年齡相稱,智能和性發育正常。
非家族性身材矮小(No-FSS)
體質性青春期發育延遲(CGD):即“晚長”,病兒多于1、2歲以后逐漸呈現生長遲緩;青春發育期延遲,女孩13歲,男孩14歲未顯示第二性征;其父母大都有類似既往史,患兒身高多低于2個標準差,伴骨齡延遲;大部分最終身高仍屬正常。
原因不明的矮小:造成ISS可能的原因有:
1. GH分泌不足或分泌紊亂
2. GH活性不夠
3.可能存在GH抵抗現象
4.GH受體濃度不夠或功能異常,使組織對GH敏感性下降
5.GHBP濃度增高,抑制了生長激素與靶組織受體的充分結合,導致GH不能發揮正常生理效應。
特發性矮小患兒的共同特征:
1.出生時常不伴有難產或缺氧史,嬰兒期無低血糖史
2.身體比例正常
3.無慢性器質性疾病
4.無心理疾病或嚴重的情感紊亂
5.飲食正常
6.生長激素激發試驗在正常范圍
特發性矮小的診斷依據:
1,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同種族正常參考值-2SD
2,出生時身長和體重正常,而且身材勻稱
3,無明顯的慢性器質性疾病(肝、腎、心、肺、內分泌代謝疾病和骨骼發育障礙等)
4,無心理和嚴重的情感障礙,攝食正常
5,一般生長速率
6,染色體檢查正常
7,兩項標準生長激素激發試驗的生長激素(GH)峰值(>10ng/ml)正常,并且血IGF-1值正常
8,骨齡正;蜓舆t
課程最后,李坤霞副主任強調矮身材應盡早規范診治。若發現孩子生長發育遲緩,切勿盲目進補保健品,請及時帶孩子去?漆t院掛專科醫生號就診,必要時完善相關檢查,以排除內分泌疾病引起的兒童矮小。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7期:性早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家長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