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7月9日訊(記者 王向榮 許加薇)7月9日上午,煙臺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改革攻堅進行時”第五場系列新聞發布會,長島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孫華君通報了長島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改革攻堅有關情況。
于2018年6月19日經省政府批準設立的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是省委、省政府以一個整體縣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而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和體制性創新,承擔著為全省乃至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闖新路、當標桿的神圣使命。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改革攻堅,確定了7項重點改革攻堅任務,將切實為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
創建全國首個海洋類國家公園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重點改革任務之一,是我國生態文明制度建設的重要內容。2018年,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長島在全國率先啟動海洋類國家公園創建工作,與國家林草局調查規劃設計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成立領導小組強力推進,先后12次赴國家林草局匯報對接。目前已編制完成《山東長島綜合科學考察報告》《山東長島自然保護地評估報告》,《長山列島國家公園設立方案》《長山列島國家公園設立社會經濟影響評估報告》完成初稿編制,今年年底將完成所有前期工作。據了解,長島各項前期創建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在國家公園布局中處于優先發展之列。
研發新時代為民服務平臺
長島島嶼分散,偏遠鄉鎮群眾辦證辦事往往需要多次乘船往返,耗時長、費用大。為破解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難題,去年實施了商事證件遠程辦理,并榮獲了全國營商環境執行力獎,群眾幸福感明顯提升,在2019年全省群眾滿意度測評中排名第9。在總結去年經驗的基礎上,今年主動提標擴面,大力推進以“辦證不出島”為核心的新時代為民服務平臺建設。目前,已建立了以城區大廳為中心、外圍鄉鎮大廳為支撐,區鄉聯動、數據跑路的服務體系,將商事法人辦證、食品經營許可等7項高頻常辦事項納入自助終端,儲備納入事項51項,配套服務6項,半年來城區外圍島嶼群眾通過自助終端辦理各類證照180余件,群眾幸福感更進一步提升。
構建支撐長島保護發展標準體系
為在長島綜合試驗區建設中系統總結“長島實踐”“長島經驗”,為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長島標準”“長島樣本”,在省市相關部門支持下,積極爭創全國海洋生態保護和持續發展標準化示范區。目前已完成5個重點領域標準體系第二輪修改工作,標準體系基本形成,體系編制說明、研究報告編寫也已同步進行。同時完成1項行業標準立項,9項煙臺市地方標準立項,4項團體標準全部確立發布主體并正在辦理立項,1項擬申報省地方標準正在加緊推進。
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
結合標準化示范區創建,今年長島聚焦國家基本公共服務9大領域事項,積極探索創新本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為推進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探索路子、積累經驗。今年4月份,長島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獲得了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批復,這也是全市唯一一個試點。目前,編制完成了《長島綜合試驗區基本公共服務標準化綜合試點實施方案》,已上報省級部門審核。
創建5個“文化品牌”
長島歷史悠久、文化深厚,不僅擁有億年地質、萬年史前、千年媽祖、百年漁俗等“百千萬億”海洋文化,而且島島都有特色鮮明、底蘊深厚的文化資源。比如,廟島顯應宮是北方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媽祖廟,有著近千年的文化傳承;大黑山島有著距今6500余年的北莊史前村落遺址,被考古學家稱為中國的“東半坡”;大欽島是著名的“中國小浩海帶”故鄉,海帶出口量占全國75%以上;小欽島漁民善寫會畫,書香文化底蘊豐厚;南隍城島海洋資源得天獨厚,漁獵文化歷史悠久。今年,確定以這5個島嶼為帶動,開展“一島一品”文化品牌創建工作,推動海島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目前5個鄉鎮(開發管理處)文化展館、文化主題廣場及一條街等展示項目全部開工建設,預計8月底完成創建任務。
綠色GDP核算
2019年11月,長島綜合試驗區被命名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創新實踐基地,為長島探索“兩山”論轉化路徑提供了新的平臺。今年,長島在全國率先啟動了海洋生態價值核算研究,進一步量化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為長效常態推進“兩山”論的長島實踐提供科學支撐,為全國海洋生態價值核算趟路子、找經驗。6月份,通過對浙江麗水的考察,深入學習生態價值核算的經驗做法,并加快與國內知名環境科學院所合作,深入推進綠色GDP核算工作。本月中旬該項目招投標程序結束后,隨即將對主要海島和重點海域進行調查和資料收集,研究確定計算模型參數,核算出生態系統生產總值。
目前,長島各項改革攻堅任務正有序推進,但有些工作推進步子還不快。下一步,將緊盯全市改革攻堅“一張圖”,切實強化責任意識,持續深化創新舉措,加快推動各項改革攻堅任務落實,努力在攻堅關鍵之年打好改革突破之戰,為全市深化改革作出長島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