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5月21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王聰)5月20日,2021華商企業科技創新合作交流會(以下簡稱“華交會”)在煙臺開發區舉行,來自美國、韓國、日本等3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位華商精英、高層次人才、知名僑領以及上海、廣東煙臺商會代表參會。本屆華交會上,現場簽約項目10個,總投資89.7億元,涉及多個產業領域。
“煙臺開發區工業基礎良好,尤其是電子信息產業集群規模集聚效益凸顯,有利于項目的快速落地,公司快速發展看好開發區發展的話。”現場簽約后,上海忱工物聯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宮文浩告訴記者,該公司主要從事可穿戴測溫設備的研發、生產、市場營銷以及芯片設計和云計算服務,達產后可實現產值8000萬元。
“煙臺開發區疊加了自貿試驗區,在這里,我們能感受到政府服務的熱情、政策支持的力度和項目進展的速度。”簽約方之一、伯睿恩奈克斯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劍鋼坦言,之所以“相中”開發區,源自自貿區成立后,營商環境與政策“雙利”吸引。
這一吸引力并非空穴來風。
煙臺開發區大力提升營商環境,實行“一枚印章管審批”,企業開辦時間最快2小時,八成以上審批事項全國最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透明化程度最高的“自貿煙臺行政服務模式”,為投資者干事創業提供了最大便利,為投資者量身塑造一系列具有引領性的創新發展新環境。同時,建立了“要素跟著項目走”、“標準地招商”、“拿地即開工”機制,加快生產要素向優質項目集聚,出臺了建設創新型開發區、促進制造業、服務業發展等一攬子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文件,持續濃厚“投資者第一,企業家至上”、“感恩企業家、感謝創業者”的環境氛圍。
目前,煙臺開發區已落戶各類金融機構127家、基金201支、總規模1448億元,占全市近70%,為企業在區發展提供全方位金融保障;現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261個、市級以上科技企業孵化器15家、國家和省級人才170余人,中科院創新育成中心、騰訊新工科研究院等一批頂級“智庫”密集落戶。
“華交會”是國務院僑辦為華僑華人參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創新,促進華商與中國工商界的合作共贏發起的涉外引資引智引技活動,每兩年舉辦一次,自2002年首次舉辦至今已舉辦10屆。第一、二、三屆“華交會”分別在杭州、沈陽、上海舉辦。從2008年開始“華交會”落戶山東。
本屆“華交會”由山東省委統戰部與濟南市委市政府、煙臺市委市政府共同主辦,以“匯聚新動能助力新格局”為主題,聚焦山東“走在前列,全面開創”、濟南“強省會”、煙臺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目標,旨在發揮華商、專業人士的資源優勢,大力引進高質量項目和科技領軍人才,助力我省新舊動能轉換和構建新發展格局。
此前,“華交會”被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綜合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確定為五個高能級重大開放平臺之一。另四個為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儒商大會、魯臺經貿洽談會、國際儒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