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1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莫言)作為新興戰略性產業,生物醫藥產業在生物技術的大跨越發展下,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逐漸顯現。作為煙臺重點培育的優勢產業,近年來,煙臺市聚焦生物醫藥前沿領域創新發展,助推生物醫藥產業創新加快聚集,堅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高端研發平臺為支撐,構筑生物醫藥創新優良業態,開啟了生物醫藥創新崛起之路。
自主創新產品迎“井噴期”
在政策疊加和各方合力之下,煙臺生物醫藥領域創新藥研發成績斐然。今年上半年,煙臺市創新成果集中爆發,上市了“維迪西妥單抗”“泰它西普”“利培酮緩釋微球”“貝伐珠單抗注射液”4種創新產品,填補了國內技術空白。
榮昌生物“泰它西普”是全球首個獲批的雙靶生物制劑,“維迪西妥單抗”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創新抗體偶聯藥物;綠葉制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是我國首個全球注冊的創新微球制劑;博安生物“貝伐珠單抗注射液”是國內第三個獲批上市的安維汀生物類似藥。
目前,全市有藥品批準文號651個,重點在生產藥品46種,7種仿制藥通過一致性評價,包括津優力、肝素鈉、重組人血管內皮抑制素注射液、肛泰等創新產品,在微球、透皮釋藥、脂質體技術、口腔修復膜、高壓氧艙、生物藥CDMO技術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石藥百克津優力是我國第一個批準上市的長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榮獲中國專利金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先聲生物恩度是世界首例血管內皮抑制素抗腫瘤藥物。正海生物海奧口腔修復膜等創新性生物醫學材料打破發達國家的壟斷。雋秀生物研發的可降解人工韌帶及神經修復產品獲國家發明專利。萬潤藥業諾氟沙星膠囊全國首個通過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普羅吉生物熱休克蛋白定量檢測試劑盒是首個由我國科學家定義并獲準用于臨床的廣譜腫瘤標志物。宏遠氧業大型醫用空氣加壓氧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65%,氣壓艙產品和專用加壓艙產品的市場占有率達到90%以上。
截至目前,全市生物醫藥企業共承擔國家“863”計劃、國家“重大新藥創制”等重大專項20余項,累計申請國內發明專利400余件,在重組蛋白和抗體藥物等生物制品領域的研發制備綜合實力居國內前列。
搭建研發平臺增添新活力
研發平臺是產業創新發展的關鍵,煙臺市從院所、高校、企業等研發平臺入手,為促進煙臺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增添活力。
中科院上海藥物所煙臺分所,擁有2個省級平臺、4個市級平臺,對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領域均有涉及,在靶向制劑、緩控釋制劑及小分子創新藥物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研究與開發經驗,申請發明專利26件。
不僅院所研發平臺,煙臺毓璜頂醫院也擁有泰山學者實驗室、中心實驗室、生物芯片實驗室、專科實驗室、組織標本庫、醫學大數據分析系統等基礎與臨床研究平臺。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和煙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還具備為創新型中小企業提供研發孵化能力。
高校作為研發排頭兵,一直走在前列。濱州醫學院擁有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研究室1個、山東省技術創新中心(籌)1個、山東省工程實驗室1個、山東省醫藥衛生重點實驗室7個、山東省高等學校示范協同創新中心1個、山東省高等學校對接產業類協同創新中心1個、“十三五”山東省高等學校重點實驗室3個、煙臺市重點實驗室2個、煙臺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煙臺市工程實驗室1個。無獨有偶,煙臺大學藥學院擁有“分子藥理和藥物評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新型制劑與生物技術藥物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山東省高等學校協同創新示范中心、“分子藥理和藥物篩選與評價”等山東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擁有山東省養殖環境控制工程實驗室,應用生物技術實驗室省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煙臺市動物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和煙臺市生物發酵與分離工程實驗室2個市級科研平臺。
企業創新平臺的搭建,同樣為煙臺市生物醫藥發展貢獻了關鍵力量。全市有生物醫藥企業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級技術中心1個、國家級合作基地1個、博士后工作站2個,省級院士工作站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個,創新平臺數量居全省前列。近年來,各醫藥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據統計,2020年,全市23家藥品生產企業和12家醫療器械生產企業累計投入研發資金約23億元,研發強度達到14.57%,比2019年提高了4.5個百分點。
產才融合提供智力支撐
人才是第一動力。今年3月,煙臺市成立了全省首個生物醫藥產業人才聯盟,為生物醫藥產業人才融合發展搭建了互促共享平臺。
目前,煙臺市有國家級特聘專家32人,山東省學者領軍人才52人,先后培育和引進生物醫藥領域省級以上重點工程人才86人,研發生產管理經驗豐富的博士超過60人。同濟大學原校長裴鋼院士擔任煙臺業達國際生物醫藥創新孵化中心理事長、榮昌產業學院顧問,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丁健院士、所長李佳先后擔任煙臺藥物研究所理事長,綠葉制藥的李又欣博士,榮昌生物的房健民教授、何如意博士、傅道田博士,普羅吉的羅永章教授,都是在業內有著重要影響的特聘專家,先后承擔或參與了多個國際、國內重大新藥項目的研發。領軍人才的引進培養,為煙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智力支撐。
在培養專業人才方面,駐煙高校能力首屈一指。濱州醫學院是一所以醫學學科為優勢,康復高等教育為特色的院校,直屬附屬三甲綜合醫院4所、非直屬附屬醫院18所、教學醫院13所、實踐教學基地205所。煙臺大學藥學院,獲得山東省產教融合研究生聯合培養示范基地和全國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示范基地雙立項。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設生物科學、生物制藥、生物工程3個本科專業,擁有特醫食品特色研究團隊。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是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建設院校。山東省萊陽衛生學校,設護理、中藥等7個專業。這些大中院校年輸送生物醫藥領域畢業生3000人以上。形成了高中低兼備、特色鮮明的人才培養體系,為煙臺醫藥健康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