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10日訊(通訊員 王彬) 煙臺高新區科技大道以北,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以東,一座現代化產業園正沐浴著春光,拔節生長。
目前項目還未建成,但廠房已全部招滿;聚焦產業前沿,頭部企業紛紛簽約。作為省級重大項目,高新區IVD(體外診斷)醫療器械產業園加速推進,將打造成為專注于體外診斷醫療設備生產研發的百億級專業園區,助推煙臺生物醫藥產業邁向更廣闊的未來。
在奮進萬億新征程中,煙臺高新區發揮生物醫藥等主導產業優勢,培強產業園區主陣地,以重點項目為抓手,讓項目建設與招商引資同頻共振,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共舞,奏響高質量發展最強音。
施工建設忙,明年六月整體竣工
煙臺高新區IVD醫療器械產業園施工現場一派忙碌景象:高聳的塔吊下,挖掘機、渣土車等工程車輛來回穿梭,工人們分散在園區各個角落,有序推進鋼筋綁扎、內架搭設、混凝土澆筑等作業。
“項目占地200畝,分為南地塊和北地塊兩個部分。其中南地塊建設標準化廠房11棟,8棟已經封頂,3棟正在進行主體結構施工,目前南地塊主體施工進度達到70%;北地塊建設標準化廠房9棟,正在進行樁基施工。”IVD醫療器械產業園項目建設方、煙臺金山灣投資開發有限公司規劃工程部經理王大勇說。
該項目總投資25億元,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包括研發中心3萬平方米,生產和裝配基地16萬平方米,配套服務設施6萬平方米。項目一期工程(南地塊)于去年8月開工建設,按照規劃,今年三季度交付使用。到明年6月,項目整體竣工,將成為一個專注于體外診斷醫療設備生產研發的百億級專業園區。
一邊是施工正酣,一邊是成果斐然。IVD產業園西側,緊鄰的是國家級生物醫藥孵化器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該科技園有23萬平方米的產業孵化基地,擁有105家在孵企業,1050項專利成果。目前,園區24家企業的176個醫療器械產品已經進入了中試階段,迫切需要實現產業化。在這個背景下,醫療器械產業園應運而生,功能定位于產業加速和生產制造,兩個園區將實現從孵化到產業化的完整閉環。
“為保障施工質量與進度,我們調集優勢施工力量進場,開足馬力搶抓工期,目前6大班組400余名工人在現場同時作業。”王大勇介紹,在全力推進建設進度的同時,項目建設方、施工方始終將安全生產放在第一位,嚴格落實工人每日班前安全教育,將當天施工的重點工序、危險點位、施工注意事項等提前告知。尤其是來到春季,氣候干燥且風大,消防形勢嚴峻,項目部為每個班組配備了專職安全員,培訓安全操作規范,指導工人熟練使用消防器材。對于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可燃物,當天進行清理,同時樓體外側采用阻燃的金屬防護網,有效地降低火災隱患。
“我們將排除一切困難,搶抓春季施工的有利時機,趕在雨季來臨前,完成大部分建設任務。”王大勇表示。
廠房全招滿,五年內產值破百億元
產業園未來發展如何、成功與否,關鍵看招商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IVD產業園項目尚未建成,廠房已全部招滿。“目前簽約落地的25個項目總投資超55億元,廠房需求達18萬平方米,園區廠房供不應求。”煙臺高新區工委委員、管委副主任于紅綾介紹,園區項目不僅“招的滿”,而且“招的好”。
一方面,對外招大引強,瞄準產業龍頭強招引。引進了儀器業務全球排名第一的丹納赫創新中心;引進了基因檢測領域全國排名第一的華大基因;引進了一年內可實現100多個醫療器械產品產業化的至公生物等13個優質產業化項目。
另一方面,對內育樹成林,緊盯孵化項目促轉化。山東國際生物科技園孵化培育的12個項目在此就近轉化,其中,怡早醫療實現喝一杯水3分鐘取樣即可完成3種癌前篩查,鼎昊生物顛覆性改變骨關節炎無法根治的現狀,全球首發產品Ⅱ型膠原支架入選“天宮”空間站實驗。
園區招商“碩果累累”,與高新區傾注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密不可分。“在項目啟動階段,我們抽取骨干力量成立醫療器械專業服務中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從項目策劃到規劃建設,從招商運營到后期保障進行全方位服務。”煙臺高新區醫藥健康產業招商中心副主任張璐告訴記者。此外,在項目規劃階段,廣泛征求醫療器械行業領域專家、意向項目方意見,根據擬入駐企業需求量身定制廠房。在項目建設階段,采用“政府規劃園區、國有平臺建設、央企帶資施工”模式,大干快上,年中開工,年底封頂,一年內將實現15萬平方米廠房交付使用。
據悉,IVD(體外診斷)是全球醫療器械第一大細分市場,具有見效快、附加值高、市場潛力大的特點。公開資料顯示,IVD行業全球市場規模超過7000億人民幣,中國市場約1200億人民幣,且每年增速保持在20%以上,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因此,我們以IVD作為突破點,搶占新賽道,爭取實現生物醫藥產業更大跨越。”張璐說,園區將瞄準這個領域,做強產業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和高端醫療器械制造示范功能,突出專精化特點,打造為區域醫療器械產業第一品牌。
可以預見的是,2025年園區整體竣工后,將實現建成即投用,投用即達產,當年實現產值10億元,5年內產值破百億元,稅收超10億元。這將助推煙臺市醫療器械產業產值翻番增長,推動新質生產力“落地生根”,為煙臺打造國際生命科學城匯聚新動能、跑出“加速度”。
創新思路打法,構建一流產業生態
生物醫藥產業是煙臺高新區重點培育的優勢主導產業,其發展潛力如何,從IVD醫療器械產業園的打造可見一斑。
“培育壯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優勢產業,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是市委、市政府賦予我們的戰略定位,也是我們一直以來為之努力的發展方向。”于紅綾說,生物醫藥作為高新區優勢主導產業,目前已建立覆蓋研發、孵化、中試生產和產業化全流程垂直生態體系,形成以綠葉制藥等2家上市公司為引領、635家生物醫藥市場主體協同發展的產業生態,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近百億元。
在產業鏈精準招商方面,高新區瞄準世界500強、國內行業前100強及上下游關鍵節點企業,集中資源和力量招大引強。去年以來,成功引進了京州藥業、國藥清控生命科學產業基地等20多個高質量產業項目,總投資達到了30億元。
萬億之城新背景下,在引領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煙臺高新區有什么創新思路和打法?
“我們要繼續實施生物醫藥產業鏈鏈長制工作機制,落實好全市生命科學創新引領核心區的軸心定位。”于紅綾表示。高新區將進一步增強創新能力,繼續引進一批擁有重大研發成果轉化能力的頂尖人才團隊,建成一批高能級源頭創新平臺和專業服務平臺,推動研發服務產業的體系化發展。
進一步凸顯龍頭引領。建立龍頭企業為引領的上下游企業常態合作機制,并與一批具有活力的創新創業主體,真正在地方形成雁陣型上下游核心凝聚力的產業鏈協同發展集群。
進一步優化產業生態。打造國藥清控生命科學產業基地和IVD醫療器械產業園等一批專精化特色園區,提升產業集聚,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業投資體系,實現政策洼地效應,形成國內一流的產業發展生態。
進一步壯大產業規模。實施藥物和醫療器械雙輪驅動,千方百計促進成果轉化和產品上市,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優勢企業。藥物方面,高新區目前有在研藥物品種五十多個、進入臨床近三十個,未來三年每年至少2款藥物獲批上市;醫療器械方面,有176個醫療器械項目在2026年底前獲批投產,將實現藥物和醫療器械領域“雙百億”產值。(實習編輯 劉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