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膠東在線4月27日訊(記者 賈楚航 通訊員 呂冠紅)一件羽絨服、一盒彩筆、一雙白色板鞋、一個粉色書包……孩子的小小心愿里藏著大大的夢想。4月26日,民建煙臺市芝罘區基層委的會員們驅車百余公里,將四十個“微心愿”化作具象的溫暖,在海陽、萊陽兩地開展了一場潤物細無聲的“思源·明天助學”活動。
活動現場,民建會員們將根據孩子們“心愿清單”精心準備的運動套裝、書包、鞋子等物資逐一送到受助學生手中,并詳細了解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情況。


在海陽,八年級學生小琳(化名)穿上嶄新的衣服,臉上有了開心的笑容。80多歲的姥姥泣不成聲,在一旁不斷抬手擦著眼淚。小琳幼時父親因病去世,靠多病的母親和姥姥拉扯大,為貼補家用,姥姥年過八旬依然每天忙碌著做手工,收入微薄。得知小琳的情況后,民建會員們心情復雜。民建芝罘三支部主委、煙臺嘉峰鋁質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賈卓慶為品學兼優的小琳所感動,對會員們說,“一定要好好幫幫孩子,幫助她順利上高中、上大學,幫助今天的女孩,就是幫助一個家,幫助一代人。”
在萊陽,七年級學生小夢(化名)接過期待已久的跑鞋,眼里涌出淚花。陪她一起來的奶奶拄著拐杖走到會員們面前,雙手合十,嘴里不停說著“謝謝……”
“每個微心愿都是打開心門的鑰匙。”萊陽市婦聯黨組成員、副主席和歡說,會員們精準幫扶孩子們實現自己的心愿,在孩子們小小的心里播下了愛的種子,長大后就會收獲一棵棵有愛的參天大樹。
自民建煙臺市委會發起“思源·明天助學”活動以來,民建芝罘區基層委積極響應,已連續多年開展各類形式的“助學”活動,捐款捐物幫扶困難孩子數百人。
民建芝罘區基層委六支部主委、煙臺百捷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陶永強認為,這場助學活動最動人的,不是捐贈數字的疊加,而是走訪時俯身傾聽的姿勢、反復確認鞋碼的慎重、為青春期孩子悄悄送去護理用品的貼心……
“教育幫扶既要‘雪中送炭’,更要‘細水長流’。”民建芝罘區基層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開展“思源·明天助學”活動,并持續組織會員對困難學生開展跟蹤幫扶,“民建人的擔當,藏在彎腰可觸的細節里,扎根在帶著泥土氣息的生活褶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