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4月30日訊(記者 湯萌)4月28日,煙臺在全市房地產業和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上釋放重磅信號:通過實施覆蓋土地供應、規劃建設、金融支持、政務服務的全周期政策體系,推動房地產行業向“保障+市場”雙軌制轉型,建筑業向綠色低碳升級,在萬億GDP的新起點上,煙臺將開啟城市建設與產業發展的深度融合新周期。

政策創新構建住房新體系: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優居”的范式革新
據介紹,煙臺系統推出土地、金融、建設標準三維度改革措施,在土地端,堅持用優質地塊吸引優質企業參與,積極引進“城市合伙人”模式,與中建海峽聯合推進環海路片區改造、與山東鐵投合作推進龍煙鐵路珠璣站TOD改造。資金方面,允許企業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未開發土地調整容積率,土地出讓金中直接加計350元/平方米的客觀建安成本,減輕房企資金壓力;規劃設計環節,優化新建社區公建配比,允許與周邊地塊統籌配置。優化計容規則,鼓勵開發地下空間用于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由此增加的地下建筑面積不計容積率,推出室內挑空空間、架空層等10種不計容情形,提高實際得房率。
在住房供給側,煙臺布局80個高品質住宅項目,制定超國家、省級規范的368條建設標準,打造“好房子·煙臺造”品牌。數據顯示,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持續位居全省前列,行業轉型成效初顯。

推動綠色建造全產業鏈發展:構建共生共贏產業生態
為破解傳統建筑行業高耗能、高排放的發展難題,搶抓“雙碳”戰略下的產業變革機遇,煙臺以全產業鏈協同創新為突破口,構建了一幅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圖景。
近年來,煙臺大力推動綠色建造全產業鏈發展,在上游,集聚了68家央企強企、14家高水平科研機構,搭建綠色建材產品研發平臺,打造7大綠色建造產業基地,形成了以萬華聚氨酯、飛龍超低能耗門窗等為引領的綠色建材供應鏈。在下游,延伸發展裝配式建筑、智慧運維產業集群,培育國家級智能建造試點企業7家、省級示范項目14個,實現新建項目綠色建筑全覆蓋,構建了從綠色建材、設計到運維的協同發展生態,為房地產業和建筑業帶來無限商機。

營商環境打造服務新標桿:全流程改革破解行業痛點
煙臺針對房地產開發全周期推出“極簡審批”體系,用地規劃、施工許可推行“四證齊發”,辦事時間壓減60天以上;成立全省首家市政綜合服務中心,全流程壓減60%市政公用服務環節、50%的辦事材料。創新建立招引項目快速拍板決策機制,首創“多評合一”“掃臉辦事”,辦理時間平均縮減80%以上,減少企業費用支出近60%,為企業發展厚積最適宜的土壤。
率先出臺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意見,推出金融、土地、公積金等50多項增量支持政策,開展“群團購”等多樣化營銷,打出“人才公寓+購房補貼+房租補助”組合拳,持續激發房地產業和建筑業發展活力,形成“政策供給有精度、要素保障有力度、企業服務有溫度”的營商生態。
煙臺的改革實踐,本質上是對“房住不炒”定位的深度落實——通過土地制度創新平衡政府與企業利益,以綠色標準提升住房品質,用城市更新釋放空間價值,最終實現“政府得形象、企業得效益、群眾得實惠”的多贏局面。對于行業而言,這里不僅是萬億GDP的增長極,更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城市合伙人”共繪未來圖景。而這場始于政策創新的行業變革,或將成為中國房地產高質量發展的“煙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