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是山東經濟發展的龍頭和脊梁。3月28日,山東召開深入實施工業經濟“頭號工程”工作推進會,要堅定不移做大做強做優工業,為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強力支撐。
今年以來,山東錨定“走在前、挑大梁”,搶抓戰略機遇、靶向攻堅突破,持續筑牢夯實工業大盤,“經濟大省挑大梁”的底氣更足。今年一季度,山東省生產總值23466億元,同比增長6%,實現“開門穩”“開門紅”。
數實融合“更聰明”
挑大梁既要有擔當,也需筋骨強。在傳統產業方面,山東工業家底厚、比較優勢強,近年來堅持把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主攻方向,著力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邁進。
在濰柴集團高端發動機數字化工廠,每90秒就有一臺發動機下線。這是全球首家發動機數字化無人工廠,加工、零部件物流配送自動化率、關鍵過程在線檢測均達100%,裝配自動化率達80%,智能制造水平和過程保障能力世界領先。日前,該工廠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布的全國首批“卓越級智能工廠”名單。在探索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中,濰柴在人工智能和汽車互聯網的助力下,產品研發周期縮短了20%,運營成本降低了35%。
當前,山東全面釋放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效能,大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今年1月至2月,山東工業技改投資同比增長9%,占工業投資的比重達到了49.2%,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技改步伐加快,助推工業經濟不斷轉型升級。
走進聊城市東阿阿膠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生產車間,現代化生產氣息撲面而來。在煉膠生產車間,通過微機集控技術實現842項工藝控制點精細化控制。借助云計算等數字化技術,東阿阿膠實現智能化生產,生產效率和效益提高50%。如今,東阿縣阿膠產業集群入選山東省級特色產業集群、省醫養健康特色產業集群。
挑大梁在路上,山東步履鏗鏘。山東高速集團投資建設的濟南至寧津高速公路施工現場,AI與物聯網技術筑起智慧防線。項目工程處員工張榮華介紹,通過人工智能算法賦能普通監控設備,能自動識別64種一線施工常見隱患,即時推送給管理人員,自動督促隱患整改。
建成國內領先的智慧監測和運維大數據平臺,實現對特大橋梁、邊坡、隧道等實時監測……一張張精細化的管理網、信息網縱橫交織,織出一張安全出行網。山東高速集團工程管理部副部長張偉表示,下一步,將在數字化轉型、智慧高速、綠色低碳、智能建造等重點環節發力,實現工程建設與數字智慧融合發展。
挑大梁要創新,活力無處不在。近日,由中鐵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山東開放大學山東省全民終身學習中心建設項目文體館主體封頂。據介紹,該項目深度融合數字技術與實體施工,以數字孿生技術驅動施工精度與安全管控雙提升。
近年來,山東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治理服務數字化,全面拓展數字強省建設的廣度和深度。山東省大數據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禹金濤表示,山東將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一體化綜合改革,建好國家數據要素綜合試驗區,著力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力爭數字經濟總量占全省GDP比重超過50%,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比持續提升。
重大項目“拉滿弦”
重大項目建設是擴大有效投資、穩住經濟大盤的重要支撐,也是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眼下,菏澤市巨野縣總投資20億元的佳農中原產業園項目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去年以來,巨野縣共簽約過億元項目125個,合同總投資457.15億元,落地過億元項目85個,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達到241家。“我們將加大項目招引力度,加快推動項目落地見效,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巨野縣委書記楚德勤表示。
電子級環戊酮純度達99.999%,實現了5納米芯片材料的國產替代;輸電設備專用軟件國內市場占有率超40%……今年春季,鄄城縣集中開工的18個重大項目總投資67.5億元,其中38%為增資擴能項目。“我們堅持‘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讓新興產業成為發展增長極。”鄄城縣發改局局長邢濤說。
一個個項目的落地,孕育著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東營市利津縣,由利華益集團投資22億元建設的國內首套ASA樹脂裝置項目即將投產。作為山東省高端化工產業集群領軍企業、山東省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這一項目的建成將為利津縣勾勒2000億元級化工新城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煙臺市蓬萊區將發力點放在穩定經濟運行“壓艙石”的重點項目上,近年來,韓國現代重工、法液空等“世界500強”項目相繼落戶。優質項目源源不斷落地,離不開營商環境的優化。在服務項目進程中,蓬萊區建立健全“專人負責、倒排工期、跟蹤調度、全程督辦”四位一體的工作推進機制,做到力量向一線傾斜,服務向一線延伸,問題在一線解決。
3月31日,華能濱州新能源85萬千瓦光伏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這是國家海洋立體確權政策頒布后首個獲批的光伏用海項目。“蓄能待發,奮力向綠而行。”濱州市沾化區委書記趙東告訴記者,作為山東規劃布局的五大清潔能源基地之一,沾化區正全力打造魯北鹽堿灘涂地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先行區。近日,鄒平市琳海高端裝備科技有限公司年產5萬件船舶及高端裝備用高精密鍛件升級改造項目正進行設備調試,該項目將解決我國鍛壓裝備領域“卡脖子”難題。據悉,今年鄒平市集中開工45個項目,總投資380億元。
上緊發條,開足馬力。臨沂市沂南縣項目落地抓開工、開工抓投產,重大項目建設串珠成鏈。于去年6月簽約的亞潤鋁業有限公司,去年年底試生產,今年一季度產值突破1000萬元。今年一季度,蘭山區聚焦項目開工堵點難點,對78個重點項目實行“項目清單+責任清單+進度清單”三單管理,解決項目要素需求問題35個,蘭華科技物流城等15個項目提前1至3個月開工建設。
今年,山東著力擴大有效益的投資,繼續實施15000個省市縣重點項目,推動3900多個項目投產達效、新增產值5000億元左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創新賽道“加速跑”
挑大梁需氣血足,起舞才能更輕盈。聚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山東實施數字產業化十大工程和產業數字化八大行動,數字經濟規模占比超過49%,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比超過53%,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細胞與基因治療作為現代生物醫藥領域的重要突破,目前已成為全球科技與產業競爭的新賽道。去年以來,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麗山國際細胞醫學產業園和生物制藥生產基地建成投用,已引進生物醫藥企業30多家,力爭用3年至5年時間,打造入駐生物醫藥企業百家以上,年產值超百億元的生物醫藥產業集群。自貿試驗區濟南片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喆表示,將緊盯項目提升,推動創新和產業“雙輪驅動”,高標準推進細胞與基因治療產業促進平臺建設,打造區域生物醫藥產業高地。
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山東國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4條勃姆石生產線正開足馬力,經過7道精密工序,一批批高性能勃姆石材料陸續下線。“這款產品相當于給電池穿上了一層‘安全鎧甲’。”國瓷材料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許少梅介紹,作為生產動力電池隔膜的主要原材料,勃姆石涂覆在電池隔膜表面后,能讓隔膜耐溫提升到200攝氏度以上,電池安全性能可提升4倍以上。
“新材料產業就像‘搭積木’,掌握核心配方才能建造‘高樓’。”許少梅說,公司最新開發的高強度氧化鋁基板,已成功替代進口產品,助力汽車自動駕駛、工業激光、通信射頻微系統等領域技術的迭代升級。
先進技術正顛覆傳統看牙模式,醫生手中的掃描儀在患者口中輕輕轉動,僅1分鐘,如同給牙齒拍了一組“3D寫真”,口腔的三維模型實時顯現在診療屏上,實現從“手工制模”到“數據建模”的突破。日照高新區以科技創新驅動口腔醫療產業“智變”升級,正在打造“亞太數字口腔創新港”項目,將聚集口腔AI診斷等配套項目,加速構建數字口腔產業集群。
山東將繼續開展標志性產業鏈突破工程,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壯大規模,培育更多引領產業升級的新興支柱產業。
干出“走在前”的樣子,干出“挑大梁”的擔當。春日里,山東正奮進在新征途上,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東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