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5月10日電 俄羅斯新西伯利亞大學首席研究科學家、俄羅斯AGI社區創始人、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專家安東·科洛寧(Anton Kolonin)8日在《中國日報》撰文稱,在全球科技變革浪潮中,俄羅斯憑借數學和信息通信技術實力追趕發達經濟體,而中國也已躍升為科技強國。中俄在人工智能等領域合作空間大、條件足,雙方合作可促進自身發展,還將推動全球人工智能協同共治,助力構建公平的世界科技新秩序。

文章稱,經歷了自上世紀90年代至今三十多年的科技發展起伏期后,得益于在科學技術方面,尤其是數學和信息通信技術領域不斷增強的競爭力,如今的俄羅斯正加速縮小與發達經濟體的差距。與此同時,中國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大國向科技強國的跨越。現在的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由一流教育機構和高科技公司構成的龐大網絡,更在電子與信息通信技術領域占據全球領先地位。
鑒于世界正在快速變化,中俄作為經濟伙伴且有著長期的教育和科學交流歷史,具備開展更高水平協同創新的堅實條件。其中,人工智能(包括大型語言模型)成為雙方深化合作的戰略焦點。美西方在技術領域推行的“小院高墻”策略,人為割裂全球產業鏈,而這也為中俄在信息通信技術硬件領域開展合作創造了機遇。
科洛寧援引新西伯利亞國立大學和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的最新觀點指出,基于大型語言模型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能耗與成本效益方面存在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需探尋替代性解決方案。在能源、交通、安全、治理、金融和醫療保健等關鍵且敏感的應用場景中推廣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必須確保其具備高度的透明度、可解釋性和可靠性。同時,主流的大型語言模型系統缺乏適應性學習能力,每處理一批新信息都需要耗費高昂的成本進行重新訓練,這極大地限制了它們在動態變化環境中的應用。這種現狀迫切需要經驗學習和對新情況的快速適應能力。
諸如此類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未來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擔憂,這些問題可能會成為一道技術障礙,而克服這一障礙將帶來巨大的益處。當前,中國憑借優越的學術和技術環境,有力推動了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和就業機會的增加,成功突破了西方供應商和機構設置的主流技術障礙。同時,俄羅斯在關鍵研究領域以及替代和互補技術方面也展現出了強大的實力。
科洛寧還提到,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引發了人們對濫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的擔憂。一些國家利用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主導地位,對他國進行脅迫,阻撓它們與被視為威脅的國家開展合作。鑒于此,那些希望建立公平世界秩序的國家需加深彼此間的合作,例如在金磚國家框架下,秉持互惠互利的原則,共同推動全球科技治理體系的完善。
科洛寧強調,俄羅斯科學界對與中國以及其他志同道合的國家攜手,共同推動全球在人工智能和通用人工智能領域的協調發展與有效治理持開放態度。歡迎其他國家參與俄羅斯AGI社區研討會等開放活動,以及數學AI等聯合會議,并期待各方逐步完善人工智能技術管理的聯合戰略。
另據相關報道,由外國頂尖專家組成的“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Valdai Discussion Club)項目主任季莫費·博爾達切夫(Timofei Bordachev)同樣指出,人工智能是前沿科技領域,中國和俄羅斯都具備相應技術和人才,兩國可以通過在這一領域的合作,樹立起科技合作的典范,并為全球南方國家在科學、文化和教育領域的解放貢獻力量。這不僅將為兩國開辟全新的合作領域,還將切實推動南南合作,這對于構建一個更加平衡、公正的世界秩序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