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在線7月27日訊(記者 劉妍 通訊員 李成修 王婧) 近年來,我國陸續發布《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11-2020年)》、《中國嬰幼兒喂養戰略》、《中國0-6歲兒童發展報告》、《兒童營養喂養與營養指導技術規范》、《兒童營養性疾病管理技術規范》等文件,高度重視兒童營養問題。
7月24日,煙臺毓璜頂醫院兒保門診聯合膠東在線網站,圍繞“營養不良寶寶喂養”的主題開展公益直播課,毓璜頂醫院兒科副主任矯曉玲全面的科普了營養不良的寶寶喂養全攻略,幫助家長認識科學喂養,減少認知誤區,重視兒童營養問題。
營養不良對寶寶有什么危害
矯曉玲介紹:“雖然現在物質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不錯,很少因為家庭貧困而無法提供給寶寶必須的食品,但是日常臨床咨詢中還是遇到不少營養不良的寶寶,表現為瘦弱、不想吃飯、力氣小、長得比較瘦小,個頭明顯比同齡孩子矮一大截。矯曉玲表示,忽視早期營養不良可能會影響寶寶一生的健康!近期的影響,孩子的體重、身高等發育受到限制,也會損害免疫系統;長遠來看,還會增加孩子成年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風險,影響大腦發育,認知能力損傷,學習能力下降,形成遠期潛在不可逆轉的影響。
“生命早期是糾正營養不良的重要窗口期”,矯曉玲呼吁家長:對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一定要及時糾正!她說:“嬰幼兒發生營養不良最大風險期在0~2歲,盡早就醫干預營養不良,幫助寶寶盡快恢復,才能避免對寶寶長期的學習能力以及以后工作及收入等造成不良影響。”
多種因素導致寶寶營養不良
一般引起營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外源性原因、內源性原因和混合性原因。
外源性:不合理喂養、不恰當的護理。大多是因為家長沒有掌握正確的喂養知識和技能,導致孩子吃不好、吃不飽。人工喂養時把奶粉調得太稀,也不及時添加輔食而不能滿足孩子的生長需要。孩子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亂吃零食、挑食、偏食、或者邊吃邊玩,有時還會厭食最后導致的營養不良。長期的飲食不平衡,蛋白質、熱量等供應不足。
內源性:寶寶患有消耗性疾病,或吸收障礙,導致吸收不良。如孩子患有感染性疾病(呼吸道疾病、哮喘等)、心臟疾病、神經系統疾病、代謝性疾病等。
混合性營養不良:外源性加上內源性,同時作用造成營養不良。
先天是因為媽媽在懷孕期間就已經出現營養不良或者是因為各種原因引起的早產。
繪制生長曲線圖,做稱職家長
矯曉玲指出:許多家長因擔心孩子長不高前來就診,但醫生詢問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有無身高體重記錄時,絕大多數的家長回答不出來或沒有測量記錄,從而無法判斷生長速度而采用更多的化驗檢查以協助診斷。其實采用一張生長曲線圖就能簡便、直觀地幫助你了解孩子的生長發育狀況,通過連續的動態觀察就能掌握孩子的生長趨勢,生長緩慢或生長過速的異常情況就能及時發現。
生長發育與遺傳、營養等多種因素有關,每個孩子的生長曲線會有所不同,達到或超過平均值(50%)并不是判斷是否正常的標準。孩子的生長水平只要位于3%~97%之間,曲線沿著或平行于P50這條曲線穩步增長,說明生長正常。
由于疾病或營養問題等致使某段時間內身高或體重曲線上升變緩、變平、下降等,提示孩子的健康出現了問題,需要及時找醫生咨詢或檢查原因。一旦生長軌道偏離正常航線,就要注意啦!
最后,矯曉玲強調:生命早期是糾正營養不良的關鍵時期,一歲內發生營養不良的風險較高,需要盡早診斷并干預!多種原因導致營養不良,生長曲線可幫助父母盡早發現營養不良情況,若生長曲線低于P3,提示可能存在營養不良,需要及時就醫診斷。

往期回顧: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16期:關注健康呵護生命 體檢是健康管理的起點
毓璜頂醫院公益直播課第7期:性早熟影響兒童生長發育 家長需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