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通訊員 閆亞楠 攝影報道
如何將企業的“問題清單”變為稅務的“服務清單”?怎樣讓辦稅從“跑馬路”變為“走網路”?納稅信用如何能兌換為“真金白銀”?
今年以來,國家稅務總局煙臺市稅務局以深化“高效辦成一件事”為重點,通過搭建“稅企面對面”溝通橋梁、推動辦稅服務廳智慧轉型、構建納稅信用管理新生態三大舉措,同向發力、綜合施策,交出了一份從“心”開始、向“新”而行的優化稅收營商環境答卷。
面對面,心貼心
訴求響應“零距離”
4月2日,國家稅務總局煙臺市稅務局舉辦稅企面對面溝通交流座談會,邀請納稅人繳費人代表共同圍繞“稅收·法治·公平”主題開展對話交流,為營造法治公平的稅收環境凝聚共識、匯聚智慧。座談會上,煙臺市稅務局深入解讀最新發布的《涉稅專業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并對與會代表關注的涉稅費問題一一回應解答。
這正是煙臺市稅務局踐行“如我在辦、如我在訴、如我在憂”服務理念,深入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積極打造“稅企通·連心苑”服務品牌,進一步拓展民營企業稅企多層次、立體式交流溝通渠道的鮮活例證。今年以來,煙臺市稅務局舉辦九期“稅企面對面”活動,市縣兩級舉辦活動124場,服務企業1006戶,解決訴求254件,稅務機關回訪滿意率100%。
“稅企面對面”可直接回應企業關切,解決突出問題,是提升城市營商環境的務實之舉。于稅務部門而言,通過“稅企面對面”可傾聽企業的真實訴求,實現從“管理”到“服務”的轉變。
為更好問需把脈,煙臺市稅務局建立訴求收集體系,制發《“稅企面對面”溝通交流活動工作方案》,從訴求歸集、部門協同、高效解決等方面推進。進一步完善訴求收集機制,訴求工單按期辦結、動態“清零”,平均辦理時間縮短至2個工作日。拓寬訴求收集渠道,結合“春風入萬企·問需解難題”專項行動,及時收集分析涉及重大稅費政策調整、重點稅收改革任務和全市民營企業高頻咨詢問題,持續解決401項稅費服務訴求。
“企有所呼,我有所應”,煙臺市稅務局堅持分級分類響應訴求,對能現場答復的,“即接即辦”“一對一”解答;對復雜訴求,明確承辦部門、限時辦理、及時回復;對市政府“12345熱線”工單,明責到崗、包干到人。精準歸類訴求建議,打通“市局—縣局—分局”三級助企鏈條,以“有解思維”妥善解決民營企業訴求。全程跟進訴求落實,建立“主動問需+數據篩選+入企核實+跟蹤服務”全鏈條工作流程,確保各項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
為確保各項訴求得到妥善解決,高效助力企業紓困解難,煙臺市稅務局構建“協會+團隊”服務模式,組建“稅惠先鋒”志愿服務團隊,吸收更多社會力量參與到訴求響應中。提升部門聯合治理效能,以稅費訴求為原點,延伸剖析企業發展難題,充分發揮楓橋分局便民利民治理作用,全面覆蓋全市所有區市,繳費人訴求在“家門口”就能一站解決。
智慧賦能,高效辦稅
服務體驗“煥新升級”
“過去一提到辦稅,心里就發愁,繁瑣的流程、漫長的排隊等待,常常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但如今,辦稅服務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福山區的煙臺正信稅務咨詢服務有限公司楊會計說。
福山區辦稅服務廳內,智能機器人“悅悅”能7×24小時在線解答問題,無論是納稅申報、政策解讀,還是系統操作等難題,都能得到及時回應。“‘悅悅’解決不了的,還能一鍵轉接人工服務,通過文字、圖片、音頻通話等方式與稅務人員實時溝通,甚至能申請遠程協助,讓稅務人員輔導操作,很方便。”楊會計說。
不止是福山區稅務局,今年以來,煙臺市稅務局穩步推進各區市辦稅服務廳轉型升級工作,科學規劃辦稅服務網點布局,在綜合性辦稅廳打造“前中后”職能區域布局,合理規劃人員梯隊建設,減少納稅人進廳次數,初步完成辦稅服務廳職能轉型要求。
科學規劃辦稅服務網點布局,經優化,全市保留15個綜合性辦稅廳,專業廳(輔廳)26個,延伸點1個,取消自助廳1個,自助辦稅設備從447臺壓縮至36臺。
科學規劃打造“前中后”職能區域布局,各區市局因地制宜優化調整廳內布局,設置“前臺”“中臺”“后臺”三大職能區域,按需配置特色功能區域,優化“前臺”服務職能,配齊配強“中臺”服務資源,提升“后臺”精細管理能力,形成“優前臺、強中臺、精后臺”的布局。
前臺把重點放在優化服務職能上,以進一步降低納稅人到廳次數、減少在廳時長為導向,優化動線設計,加強導稅預檢分流,開展“上前一步”的主動服務,引導納稅人網辦、快辦,提高業務辦理效率,減少重復進廳量。
中臺把重點放在配齊配強服務資源上,全力提升征納互動管理服務水平,將業務骨干優先選配至征納互動座席并保持穩定,同時根據業務量變化,有序增加坐席。
后臺重視管理、分析、監控、調度,把工作重點放在精細監管能力上,為納稅服務的質效提升、辦稅資源調配、稅收風險的管控提供數據支撐。
數據里看變化:改造升級后,進廳業務量大幅下降,最高下降比例達55%,實體辦稅數量絕大部分下降;征納互動使用數量大幅增長、熱線使用數量大幅降低。全市稅務系統征納互動量較2024年同期業務量大幅上升,今年前6個月,互動服務量較去年同期增長900倍,廳線聯動人工接通量較去年同期下降27%。
信用賦能,修復提質
誠信納稅“兌真金”
今年,萊州市泓聚冶金廠憑借良好納稅信用,快速獲批300萬元貸款用于設備及原料采購,貸款后企業月均收入增長198萬元,增值稅增收5.1萬元,納稅信用切實轉化為融資信用,倡樹了“守信受益、失信受限”的良好信用導向。
納稅信用不僅體現了企業的法律遵從度和社會責任感,更是衡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為加強納稅信用管理,煙臺市稅務局通過轉變業務學習模式、風險監管模式和宣傳輔導模式,構建納稅信用管理新生態。2024年度,全市共評價各類企業25.41萬戶,A、B、M級納稅人占比達90.5%,實現“高信用升、低信用降”的良好態勢。截至目前,已完成全市20余萬戶參評企業的2022年度納稅信用評價終審,A級納稅人占比8.78%,全省排名第四;完成對21萬余戶個體工商戶的納稅信用評價,實現信用評價全覆蓋。
從“傳統培訓”到“復合培養”,為納稅信用管理奠定人才基礎。今年以來,煙臺市稅務局通過印制宣傳折頁及整理日常問題臺賬等,明確信用評價、修復、應用等關鍵環節的操作規范,夯實學習基礎,確保干部“一冊在手、業務精通”。
從“事后應對”到“主動防控”,為納稅信用管理提供安全保障。事前及時提醒,上半年精準推送509條校驗信息,人工輔導矯正156戶企業信用等級。事中快速響應,做好信用修復,探索建立專人專崗、即時響應、專業輔導、快速修復的“一站式”“信用修復直通車”機制,較去年壓縮辦理時限3個工作日。今年上半年累計幫助261戶納稅人信用修復,其中86戶提升為B級,14戶修復為A級。事后結果應用,強化信用約束,去年以來通過“銀稅互動”平臺發放貸款15.3億元,惠及企業1175戶。
從“高頻宣傳”到“靶向輔導”,為納稅信用管理搭建良好環境。緊盯重要群體,對涉稅中介、大型重點企業、新辦納稅人因地制宜,分門別類開展政策宣傳培訓,靶向施策、精準輔導。拓展宣傳矩陣,構建“線上線下相結合、各類企業全覆蓋、音頻視頻多平臺、正向反向齊發力”的立體式、多元化宣傳矩陣。加強協同共治,共同化解訴求矛盾,打造稅務+企業+協會組織的訴求解決“三角陣地”,今年上半年,市縣兩級響應“納稅信用”等企業、協會直報訴求28個,“解決一個問題、化解一類訴求、惠及一個行業”的生動局面逐步形成。
從暢通無阻的“心貼心”溝通,到高效便捷的“屏對屏”辦稅,再到價值彰顯的“誠換金”信用,煙臺市稅務局服務的每一次升級、模式的每一次變革,都精準地落在了納稅人繳費人的需求上。一項項務實舉措,正匯聚成推動煙臺高質量發展的稅收動力,一幅“稅企共贏、征納和諧”的新畫卷正在港城大地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