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MG全媒體記者 苗春雷
關心下一代,就是對民族未來的關心;培養(yǎng)好下一代,是對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傳承。
在煙臺,活躍著一支由老干部、老戰(zhàn)士、老專家、老教師、老模范等離退休人員組成的志愿者隊伍,被親切地稱為“五老”。
他們華發(fā)蒼顏,卻初心如炬;他們年高德劭,仍志在千里。秉持“離崗不離黨、退休不褪色”的堅定信念,他們在關心下一代成長的廣闊天地中老有所為、發(fā)光發(fā)熱,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忠誠敬業(yè)、關愛后代、務實創(chuàng)新、無私奉獻”的“五老”精神。
三十載風雨兼程,三十載春華秋實。歷屆市關工委積極發(fā)揮橋梁和紐帶作用,匯聚“五老”力量,踐初心、護成長,讓“五老”的持續(xù)奉獻如不滅的火炬、似璀璨的星河,照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立德樹人
讓青少年成長為棟梁之材
鄭延和干過教師,當過校長,擔任過教委團委書記、文化宮主任。2007年,他成為萊州市首任“五老”成員,成了活躍在孩子們中間的“鄭爺爺”。18年來,他編撰了120本少先隊專題集,受聘擔任了38所小學的校外輔導員,在默默耕耘和無悔奉獻中收獲了歡樂與幸福,也讓人生熠熠生輝。
鄭延和是煙臺廣大“五老”群體的生動寫照。多年來,他們積極響應各級關工委號召,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個根本任務,以百年光輝黨史和本地紅色資源鑄魂育人,不斷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浸潤心田,著力培養(yǎng)堪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
他們走進青少年,以鮮活語言、動人故事,講述黨的歷程、英雄事跡、革命傳統(tǒng),將紅色種子播撒進年輕的心靈,讓紅色基因融入血脈、浸入心扉、代代相傳。“黨史國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時代新人”“老少共筑中國夢”……5年來,超過3100名“五老”志愿者參加各類報告團、宣講團,讓愛國主義教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他們立足膠東文化底蘊,借助傳統(tǒng)節(jié)日與歷史文物,依托課堂與工作室,挖掘剪紙等非遺項目的育人功能,推動“非遺進校園”,引導青少年在體驗傳統(tǒng)技藝中感受文化魅力、傳承傳統(tǒng)美德、增強文化自信。
他們持續(xù)開展幫困助學,從生活、思想、情感、心理等多方面幫助困境青少年。無數困境學子在他們的傾情幫扶中重拾生活信心、茁壯成長成才。棲霞市“五老”志愿者服務隊負責人泮愛香,多年來帶領愛的傳遞助學協(xié)會,累計為850余名孩子爭取到長期資助,幫助2200余人獲得臨時救助,先后發(fā)放善款物資1930余萬元。
澆花澆根、育人育心。廣大青少年思想政治覺悟不斷提升,愛黨愛國熱情日益深厚,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努力成為新時代奮斗者。
搭建平臺
179個“五老”工作室聚能賦勢
高新區(qū)孫佑杰“五老”工作室以傳承紅色文化為己任,4個展廳常年展出各類革命教育題材的木刻、工藝書法作品200余件,工作室骨干每年進學校、進社區(qū)、進機關開展各類紅色教育講座40余場次;
芝罘區(qū)于大衛(wèi)“五老”工作室宣講團骨干有30多人,常態(tài)化參與活動的“五老”志愿者超70人,培養(yǎng)青年宣講骨干20余名,構建起老中青三代協(xié)同發(fā)力的“紅色宣講矩陣”;
龍口市周進宇“隊歌工作室”定期組織開展紅色故事宣講活動,每學期舉行《隊歌》歌詠比賽,每月開展一次少先隊小干部培訓;
萊州市文峰路街道福祿苑社區(qū)“五老”工作室組織紅色宣講學習教育活動23次、誦讀紅色經典活動27次,開展各類公益培訓活動28次,參與社區(qū)治理活動130多次……
在煙臺,“五老”工作室已經成為凝聚“五老”、發(fā)揮正能量的高效平臺,也是與青少年心理溝通、思想交融的重要陣地。目前,全市已打造了179個典型“五老”工作室,其中,自建92個,聯(lián)建87個,3300余名“五老”骨干參與其中。
一處“五老”工作室,就是一座關愛幫扶青少年的服務站,就是基層關工委的一面“旗幟”。對“五老”而言,工作室不僅提供了固定場所和保障,更進一步增強了“五老”的歸屬感、榮譽感和責任感。
“有了專屬平臺,特別是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與一幫志同道合的老朋友一起服務青少年,干勁更足、信心更強了。”“五老”志愿者們說。
這些“五老”工作室扎根基層、貼近青少年,圍繞思想道德建設、傳承紅色基因、法治教育、科普教育、衛(wèi)生健康、才藝培養(yǎng)、技能培訓、矯正幫扶等主題,開展了形式多樣、特色鮮明的教育活動。
比如,在課后服務工作中,部分“五老”工作室志愿者深入學校,開展教授書法、繪畫、剪紙等活動,深受學生的喜愛。一些區(qū)市的社區(qū)“五老”工作室,充分利用寒暑假,為社區(qū)青少年打造“第二課堂”。
在長期實踐中,各“五老”工作室探索培育了“齊家·五老匯”“陽光護苗”“法治進萬家”“愛心奶奶工作室”“泮愛香工作室”等47個工作品牌,影響力持續(xù)增強。
哪里有基層關工委,哪里有“五老”,哪里就有“五老”工作室——未來,“五老”工作室將不斷擴展、深耕細作,更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
隊伍建設
接續(xù)奮斗,作出更大貢獻
孫佑杰、鄭延和、于大衛(wèi)、曲長征、牛金鎖……每個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由此可見,“五老”志愿者是一支政治素質高、專業(yè)能力強、經驗豐富、熱心公益、甘于奉獻的隊伍。
他們在教育引導青少年方面具有獨特的政治優(yōu)勢。“五老”志愿者長期接受黨的教育和培養(yǎng),對黨懷有深厚感情,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堅定。由他們來做青少年的思想政治工作,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更易說服人、感染人。
他們在優(yōu)化青少年健康成長環(huán)境方面具有獨特威望和優(yōu)勢。他們曾在各自崗位上為國家和人民作出過積極貢獻,離退休后仍然受到人們尊敬,具有較高的社會聲譽和獨特影響力,這為他們做好關心下一代工作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有利條件。
盡管“五老”志愿者閱歷深厚、經驗豐富,在關愛青少年方面具有天然優(yōu)勢,但時代發(fā)展日新月異,要做到與時俱進,就須不斷學習新知識。
多年來,市關工委始終注重“五老”隊伍建設,加強學習培訓,靈活多樣地開展各類賦能活動,為“五老”骨干“充電賦能”。同時,組織各級杰出“五老”、專家學者交流經驗,不斷提高“五老”志愿者隊伍的整體水平。
2023年,市關工委聯(lián)合市委組織部等六部門印發(fā)《關于加強新時代“五老”志愿者隊伍建設的意見》,不斷增強與科協(xié)、教育、工會等部門的協(xié)作配合,定期舉辦“五老”志愿者培訓班,開展政治理論、網絡知識、關愛技能等培訓,使全市廣大“五老”志愿者常學常新、與時俱進,更好發(fā)揮潛能、提升服務能力。
此外,進一步建立健全“五老”選聘、管理、激勵機制,定期表彰優(yōu)秀“五老”志愿者。近年來,市關工委積極爭取市委、市政府支持,通過給機會、給平臺、給激勵等方式,為他們提供展示價值、奉獻社會的舞臺。
回望過去,全市廣大“五老”凝心聚力、守正創(chuàng)新,為黨和國家事業(yè)薪火相傳注入銀發(fā)力量;展望未來,他們必將繼續(xù)秉持初心與使命,培養(yǎng)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人,共同托舉起祖國的明天。